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 正文
专业特色报道之五:构建优秀团队 提高专业建设关键能力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机电工程系:宣 | 日期:2009年4月17日 | 浏览14010 次]
  我校数控专业开办于1996年,是学校的重点骨干专业之一。本专业通过直接引进、学校培养和企业锻炼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基础能力,优化团队结构,并通过实施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制度,提高了教师的企业实践水平,形成了双师结构的团队,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五年制数控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常州市示范专业。200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确立我校为“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已拥有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并逐步形成了“构建教师优秀团队,促进专业全面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
  一、发挥名师效应,提高整体实力
  常州市机电职业教育王猛名教师工作室是常州市唯一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团队,该工作室集全市机电专业骨干教师于一身,以课题为抓手,以课改为突破,以活动为载体,成为培养全市职教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聚集地和未来名教师的孵化地。
  三年来,领衔人王猛老师带领团队围绕常州市教育科研“十一五”立项课题《机电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并获得2004~2007常州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在工作室的周期性评估中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工作室。此外,本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是教育部新一轮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专家、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机电协作会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组副组长,能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为团队成员传达和贯彻新的理念,搭建各种平台,加速教师的成长步伐,完成了机电大类6份人才培养方案和53门课程标准的编写、论证工作,组织开发了部分具有课程改革理念高职教材。通过工作室方式提高了教师团队提升的思路受到了省内相关学校的关注。
  二、构建课改团队,实施专业课程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多年来,本专业努力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负责人、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课程负责人(或备课组长)、专业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开展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1.带领团队开展社会调研,把握行业发展状态及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和个体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才能明确专业人才的规格。本专业以专业负责人为团队核心,以全体教师为成员形成调研团队,利用校企联谊会、学生顶岗实习、毕业招聘会、单独调研、团队调研等方式,深入企业分别对企业的人事主管、企业老总、技术骨干、毕业生等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把握行业发展状态及人才需求,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2.健全专业校外团队,实施专业建设的整体指导
  本专业建立了来自企业、行业和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参与学校的专业开发、建设。近年来,该团队通过头脑风暴法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并专业拓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认证、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本专业成立了职社处、常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等成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发挥这些课程专家的作用,实施课程分析,为工作任务转换成课程设置的提供关键技术的支持。
  3.成立课程开发团队,致力于课程资源建设
  本专业成立了专业负责人具体指导、课程负责人(备课组长)具体负责、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结合联合院课程改革的精神,通过教研组活动、专家讲座、外出研讨等方式,制定了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近年来,主参编出版的教材近10本,开发的校本教材6本。
  4.建立课程实施团队,探索课程实施的策略
  本专业成立了由各课程负责人(备课组长)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实施团队,通过备课组活动、公开研究课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多元评价的体制,提高教学的质量。近年来发表省级以上刊物的教学论文近20篇,学生对教师测评满意率高。
  三、建立技能技术团队,服务学生和社会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突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我校是联合院机电协作会校企合作项目组组长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团队研究,研究的成果多次在省内交流。
  (1)本专业还拥有一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周欣阳工作室,该工作室是以产学研及技能培养为主题的研究团队,该团队三年来在专业教师专业技能、产教能力及学生技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如实施优才培养计划,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数控竞赛中获得冠军,多人次在各类市级、省级比赛中获得佳绩,如张伟东获得第二届全国数控大赛车工组第一名、王军获得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车一等奖;毕业生100%具有数控车工中级工证书,其中有81%获数控高级职业资格,并有与专业相关的多种证书,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
  (2)本专业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与近十个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团队,不断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服务学生和社会。如引进强胜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创造与生产实景相同的实训环境,一方面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体验企业文化,增强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加强产教加工合作,为企业提供工艺开发的技术服务,先后为常柴机械、远丰集团,强胜公司加工产品,创造价值20多万元; 成立企业冠名班、开展企业冠名的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等。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