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在自然灾难中构筑公众心理安全体系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财经管理系:齐继权 | 日期:2008年5月21日 | 浏览3178 次]
  “5·12”在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心灵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自然灾害我们无法控制,但自然灾害让我们更加清醒。
  “只要有1%的生还希望,我们就必须作出100%的努力。”我们的政府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明确指示,救人是第一要务。一时间,会聚全国之力的民族大营救在中国四川全面展开。公安、消防、武警等人民子弟兵奔赴抗灾第一线;新闻、通讯、自愿者齐聚救灾现场;生活物资、药品、捐款源源不断输送灾区;中国台湾省、香港、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境外国外专业救援队陆续抵达汶川。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负责态度与应变能力,首先赢得国内民众的高度信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国外媒体纷纷致电评价我国政府的高度协调能力与专业救援水准。
汶川特大地震不仅仅考验了我们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水平,也是一次全民公民意识的大检阅。连日来,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他们不分民族、地区、阶层,纷纷捐款,捐物,献血,争当志愿者。“我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血浓于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远在千里以外同胞罹难,竟然让每一个中国人如此揪心。此次地震震裂了山河,也升华了人心。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意识到救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多年以来我们身体力行对自己负责,然而今天,我们在无数次的感动中彻底明白,对他人负责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我们开始将目光从自己的身上移开开始关注周围的他人,关注自然,关注历史,开始反思。
  “5·12”灾难拷问了每个人的良知,更为我们构筑社会公众心理安全体系。“有钱捐钱,无钱出力”每个人都不能无动于衷,这是良知。从社会政要、公众人物、企业家到工薪阶层、弱势群体,他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受灾人员提供救助。无论天灾人祸,只要相信身后会有同胞帮助自己,我们还会恐惧吗?反之如果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助人自助之风不形成,即便个人如何努力,谁不担心在自然灾难面前变成孤岛而变得绝望呢?我们很高兴听到幸存者说:“我知道你们会来救我的。”这是求生的信念,是公众心理安全的反映。
  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让我们失去了许多物质,但大灾面前我们同时收获了精神、大爱。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