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响应《江苏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要求,深度剖析“十四五”期间专业建设的成果与不足,深度融合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深化校际、校企合作,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科学谋划“十五五”专业发展蓝图,4月30日,智能制造学院在图文信息楼806举办专业建设沙龙活动。会议邀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蒋庆斌教授,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张兵,常州心匠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夏任波共同把脉问诊。校长林春、副校长杨昕,教务处及智能制造学院相关人员参与此次沙龙,沙龙由教务处处长郭占涛主持。
活动伊始,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盛希宁详细汇报了学院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果,包括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项目推进、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同时,她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挑战,如专业同质化、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盛希宁提出了“十五五”期间的初步规划,包括优化专业群结构、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课程改革、升级实训基地等重点任务。
蒋庆斌教授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出发,对学院规划进行了深度解读。他强调,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迭代迅速,专业建设需紧跟产业需求,加强跨学科融合,尤其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他还建议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企业代表张兵和夏任波则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分享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他们指出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企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传统机电技术,还需具备数字化工具应用和智能化设备运维能力。
活动最后,杨昕肯定了学院“十四五”期间的成绩,并强调“十五五”期间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专业特色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林春从学校全局角度出发,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更要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他号召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将规划转化为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沙龙为智能制造学院“十五五”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细化规划内容,完善实施方案,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