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两梦,一是稻下乘凉梦,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想的仍是他心心念念的杂交水稻。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袁隆平院士。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院士在水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可袁隆平院士为什么会去研究水稻呢?在1960年中国大地上遭遇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饥荒,让袁隆平亲身感受到了饥饿的痛苦,也让袁隆平深刻地了解到“民以食为天”的含义,因为自己饿过不想让别人饿肚子。因此他决心要解决饥荒问题,开始水稻培育的科研工作。
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开创性设想,并积极的进行科学实验。在1970年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三系”的进展有了质的飞跃。袁隆平院士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
1972年,袁隆平院士育成我国第1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以及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1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了整套的制种方法。而在1986年,袁隆平院士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目前袁隆平院士的两梦已经实现了,可惜的是他老人家本人并没有亲眼目睹,他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逝世。在送别袁隆平院士时湖南人民自发组织欢送,十几万人高喊“袁老走好”。
袁隆平院士在生前也十分节俭,袁隆平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他有还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有一次,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袁隆虽然平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却很大方,一直乐于尽全力帮助他人。他带的一位博士生,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庭困难。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从自己的工资里给学生寄了2000元。
这是劳模,是一刻不停工作的劳模,有一刻看不到自己的实验田,就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劳模。
我们要以劳模为榜样,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做一粒好种子。认真学习劳模的责任担当、进取精神、大局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听党指挥,敢于担当,敢于奉献,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