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在希腊文里的意义是“对真理的共同探讨”。辩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明辨是非、真假、美丑、优劣,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现象纷繁。在是非之间,真理与谬误的分界点上,容不得半点含糊和妥协,而通过辩论,就可以使人们认清事物真相,比较各种认识的利弊、得失,在新的基础上认清一件事物的本质属性。
本周语文课上,小宋老师为我们组织了一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主题辩论大会,我有幸担任本次辩论大会正方第一辩手。大会伊始,主持人丁思源先介绍辩论机制。简单来说,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双方派一辩选手分别开篇立论,发表观点,之后的两轮正反方辩手依次陈述,直到三辩结束,第一环节告一段落。第二环节是自由辩论,一对一,所有辩手都参加。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双方各派一位成员总结观点进行结辩,最后观众投票,支持者更多的一方胜出。其实,辩论观点无所谓对错,最后也很难说服对方,关键是要能打动观众,让观众认可你方观点。
开场前,同学们齐动手迅速完成了现场布置。双方辩手自信满满、气场十足,观众们更是满怀期待。比赛正式开始,双方一辩选手开场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立场,辩手们眼神坚定、气宇轩昂,那铿锵有力的说辞,使现场辩论氛围渐入佳境。二辩和三辩更是如疾风扫落叶,犀利的眼神和敏捷的思辨让观众们都刮目相看。备赛期间,我们分析过,其实正方选择越狱是出于劣势,但我方三辩唐浩翔并举了谭嗣同寻求正道和孔子的正义思想,论据掷地有声,立即让反方的拳头丧失了战斗力,如同打到棉花上。待到四辩出场,四辩可是辩论赛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和最敏捷的反应,才能打出那关键一拳。反方卫乐涛进行提问:“苏格拉底越狱了不就能够继续唤醒雅典民主制度和宣扬主张了吗?”我方张宝反驳:“你可曾听过一句古话: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苏格拉底的最终抉择是慷慨服刑,这是属于他的道义!”
这场辩论赛可谓精彩纷呈,双方辩手互相较量,不相上下。事先精心设计的问题在现场都能被机智的对方理解吸收并突破反驳,辩手们表现出了超强的应变能力和逻辑能力。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自古以来,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在辩论中辨别事物真相,勇于向传统、权威、习惯的挑战,最后起到“推陈出新”的效果,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