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经济系 >> 正文
五四青年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经济管理系 202011 陆奕涵 | 日期:2022年5月18日 | 浏览2704 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时代总在不断创造新标签去标记一个年代的新人,不同时代的青年拥有不同的记忆与风采。

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涌现了许多“大写的人”,“青年”的概念被真正发现,“五四青年节”成为纪念性节日。百年以后的当代青年,新上加新,21世纪大潮的重要特点——多元,令我们无法仅仅用一个词去概括与定义当下的青年。

在五四时代,启蒙与救亡并行。口号之外,是重新理解一个个具体的人,是重新理解一个个青年人以不同方式走过来的路。

1915年到20年代中期,涌现出一大批影响当代意识与学术文化的人才,他们一直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对整个世界、对文化、对社会的看法。

青年成为这样一个标志,记载着某种社会异端的浮现,又代表社会进步历史观的未来。

我们继承的最重要的五四精神宝藏之一,就是青年精神,李大钊阐释其内涵:“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社会在前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也在不断进步,接续奋斗。

陈独秀发一代之先声,他于《敬告青年》中提出“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字字句句如霹雳春雷般惊醒了一个混沌时代的青年,他们力排陈腐朽败,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

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虽如微末,却依旧逆向前行,具体而微地诠释着“平凡中的英雄主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希冀,我们从未忘却。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青年。我们应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中国梦。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