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开朋友圈和动态,发现大家都在发“圣诞节快乐”一类的文案,一条接着一条,皆是如此。
近几年,“该不该过圣诞节”成了一个热点话题。
有人认为可以过,“过圣诞节是压抑的生活中的一次短暂狂欢”、“文化不分国界”。
有人认为不能过,“要坚定文化自信”、“圣诞节是宗教节日”、“过圣诞是崇洋媚外”。
圣诞节既不是美国人的节日,也不是基督教的节日,而是古罗马的“神农节”,是为了庆祝日照由短变长,类似于中国的冬至。
如何正确对待该不该过圣诞节,我们要先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是因为中华文化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我们有着自己的文化自信,也会吸取其他文化的精髓。
举个例子,在平安夜,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吃苹果,寓意“平过”,平平安安的过,但吃苹果这回事儿在外国是没有的,这是我们自己发明出来的习俗,这其中就蕴含着中华文字很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过西洋节日,我们也能过出自己的中国风格,这就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英语老师喜欢在圣诞节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过圣诞节,也不过是我们一种学习他国语言和文化的手段罢了。商业体也喜欢在圣诞节举办活动,也不过只是为了带动消费。
总之一句话,过圣诞节,过不过都无所谓。如果真过,我们也能过出自己的中国风格。
就像朱自清在《圣诞节》中这样描述圣诞节:“圣诞节,大家也只点缀点缀,应个景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