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班“不良风气”持续盛行,有不少同学对这种风气嗤之以鼻,这是智慧的;有些同学对这种风气视若珍宝,这是病态的。班长在班会上做了一次“医生”,针对这病态的问题开药方,下猛药。
《论晦气》是本次班会主题,“晦气”就是不良风气的代表,是班级诸多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这病一旦扩散开来,便会毁人精神,断人生机。一旦侵入骨髓,只有死路一条。我班有不少同学得了这病,不听劝说,不思就医,一意孤行。
“晦气”一词在网上无端火起,不少同学张嘴闭嘴就是“晦气”,大事小情都是“晦气”,好的坏的全是“晦气”。班长指出“晦气”原意为“不吉利,倒霉或生病难看的气色。现在多用于表达不幸运”,但很多人并不知晓,便将“晦气”越用越畸形,越用越病态了。
班长列举了一些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用“晦气”是好是坏,同学们也都辨得清,也都知道“晦气”一词不能乱用,用了就会吃苦头。为何不能乱用?班长抛出“忌讳”一词并以事例做解释,大家便知晓其中利害和道理了。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西汉之《楚辞》,南宋之《正气歌》。可见自古以来正气就是人之追求,就是君子之修养。有“正气”便不怕邪风暗流,有“正气”便可在淤泥里生出圣洁莲花。
我们生于新时代,是新青年。新青年要“正气”,而不是“晦气”。新时代的我们应有新时代的样貌,这样貌并不是花里胡哨的装扮,而是新思想、新智慧、新眼光、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