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机电系 >> 正文
追忆一种信仰——瞿秋白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1753 李慕泽 | 日期:2021年10月25日 | 浏览5488 次]
  2013年,我加入了少先队,那一年,我13岁。
  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他23岁。
  那一天,我摸着鲜艳的红领巾,尚不知它是由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
  那一天,他注视着飘扬的党旗,却不知自己会那样从容的走向刑场。
  那个瞬间,我抚着稍显灰白的屋墙,尚不知一位伟人曾抚过同一处角落。
  那个瞬间,他摸着略有凉意的青砖,却不知自己的掌心将与后继者相拥。
  他,叫瞿秋白,和我一样,是个常州人。
  少年时代,瞿秋白目睹旧社会的黑暗动荡,他参加“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希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后来写道,“我要求改变环境,去发展个性,求一个‘中国问题’的解决,略尽一份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我所以决定到俄国去走一走,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于是,就在1920年的冬天,21岁的瞿秋白不顾自己经常吐血,带着严重的肺病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车。
  在莫斯科,他听到旋律雄壮的《国际歌》,代表光明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的歌曲。国际歌激荡着他的思想浪潮,瞿秋白开始大量地阅读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政治著作。
  回到中国后,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国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在人生短暂的36个春秋里,以”犬耕”精神,要为中国”辟一条光明的路”,临刑时他唱着他翻译的那首国际歌从容就义,结束了他作为一位斗士的坎坷一生。后来毛泽东曾评价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瞿秋白不是传统形象的草莽英雄、刀枪英雄、狂飚英雄,是才华横溢的人。可以坦言说,哪怕他选择投降,选择明哲保身,在那片乱世中也一样能爬到“高位”,一样能“功成名就”。但是他不怀才自惜,而是以深明生死大义的冷静,去做那理性的勇敢者,一旦国家民族有需要就将自己的珠玉之身扑上去。
  我从中读出了一种大震撼大感动,我从瞿秋白身上读出了一种知不可为而为之大震撼大感动。曾经的共产党是如此的弱小,弱小到仿佛经不起一丁点风雨摧残。可瞿秋白对它又是那样的信任,瞿秋白信任着自己后继有人,信任着马克思足以思想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信任着共产党将带领这个民族走向富强。而也就是一辈辈像瞿秋白这样的坚信者,这样的践行者,将这个国家硬是拉出了山河破碎的深渊。
  瞿秋白的坚信,是对时代,对国家最好的回答。如今,虽没有国破山河在的危局,但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下,我们的国家仍然面临着无数的挑战。时代正向我们发起召唤,她渴求着这样的坚信者,渴求着这样的践行者。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自当奋发,沿着瞿秋白的道路砥砺前行,将国家建设成强大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