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机电系 >> 正文
学习国钧精神 砥砺奋进同前行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202055 胡锦波 | 日期:2021年5月18日 | 浏览7442 次]
  近日,我们班去参观了刘国钧纪念馆。纪念馆中,一幅幅画报记录了刘国钧老先生的一生,让我们了解了他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大实干家的艰难经历。
  刘国钧出生在清末民初,当时因为满清王朝丧失了民族气节,导致中华民族一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和丧权辱国的危亡之中,也是中华民族最黑暗、最痛苦的时期。童年、少年时期的刘国钧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读8个月的私塾被迫辍学,从小就以贩卖果品、到道观打杂、槽坊做苦力为生,以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1901年,15岁的他带着借来的10元银洋,到常州西南的湟里埠头做了大半年的苦工,然后到了西门外奔牛镇的京货店当3年学徒,后经营了他人转让的当地京货店,几经风霜,九死一生,最终成为当时当地的“首富”。   
  在晚年时,刘国钧曾写过一首描写他幼年时代生活情境的诗:“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一生学费钱八百,半世事业万人功”。该诗当属刘国钧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事业的成功,与长期的辛苦耐劳是分不开的。其实,他的家训“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也反映了同样的道理。刘国钧说,家训“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坚定了我的意志”。他父亲还给他一句座右铭:“义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得无道之金”,要求他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刘国钧亲身体验到:要吃,就要自己赚钱,自己做出来吃。即使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饱受挫折时,他还鼓励自己“靠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他早年的经历充满了个人奋斗色彩,他的成功映射了几千年传统的思想文化光芒,充分地反映了他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高职生,我们所处的时代不能与刘国钧所处的时代同日而语。但是,我们从刘国钧成长的经历中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即作为工匠队伍的后备主力军,我们要身体力行,撑起传承“工匠精神”的重担。我们要汲取工匠们身上最朴素的力量,向他们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争做国家的栋梁。对待学习,我们要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对待问题,我们应细心严谨、精益求精;面对枯燥的知识,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沉得下心思;我们要勇往直前,每天进步一点点,谱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