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当我们若干年后谈到刘高职的学生时代的时候,友情必然是最让人难忘,想到某一个闺蜜死党也必然会勾勒出美好记忆的线条。
刘高职阶段的友情,单纯、纯洁无瑕,没有利益、没有目的,只有彼此互道“我觉得你人挺好呀”的双向奔赴,和“只是想当你朋友”的两头努力。“我知道你的难处,你知道我的不安。”是友谊最珍贵的地方,“心灵没有彼此,生活些许距离。”是友谊维持的办法。
但是,不乏有小摩擦,同在屋檐下,哪能不吵架。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但是也可以避免,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即使吵架也不会破坏你们的友谊,意见和感情的相同,比之接触更能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这样子,两个人尽管隔得很远,却也很近。
一提到友谊,一定会提及到这两个伟人——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
恩格斯总是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始终承认马克思的天赋高于自己,自己担任的是第二小提琴手。马克思则认为,恩格斯是他不能分离的合作伙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里有这样的表达:“你知道,首先,我对一切事物的理解是迟缓的,其次,我总是踏着你的脚印走。
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虽然无法达到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崇高,但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伟大友谊的形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