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左手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左手写字。
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舒适区既对我们有正面作用,同样也有负面作用。
从正面来看,首先,舒适区是一种认知模式,它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够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其次,舒适区是自我调节器,它对人稳定情绪的作用。第三,舒适区决定了人对外界信息的接纳度。
从负面来看,首先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其次,对现状充满着一定的满意度,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为,无非是为了保持舒适的感觉而已。第三,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感到非常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甚至产生自我麻痹感。
这意味着“舒适”需要付出代价。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当青蛙在温水中,最后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因此,我们只有“突破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成长就是不断的突破舒适圈,克服困难,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舒适圈。一个人如果不去改变自己,就会沉溺在自己的舒适区,最后固步自封,他就永远无法取得进步。
努力了,也许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你想要改变自己,哪怕是向舒适圈外踏出一步,这一步也是进步。平庸并不可怕,可怕是你连迈出那一步的勇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