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寒假初,我们班团委组织同学去参观常州三杰之一的恽代英纪念馆。
一进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恽代英的全身雕塑。他一身浩然正气,却不失文质彬彬,一副眼镜更显得文采奕奕。塑像昂首挺立双手抱胸,仿若一股为楚囚而不屈的心志,目透铁窗,似乎在看一个即将奔向光明未来的大中国!
在参观中,我们了解了恽代英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1895年,恽代英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是一位八品官员,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也是恽代英的启蒙老师。他从小酷爱学习,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非读完才罢休。也因为他的好学,他18岁便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20岁进中华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他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高举反帝爱国大旗,投身五四运动,之后,他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30岁那年,恽代英参与领导五卅运动。32岁,恽代英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与汪蒋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同年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同年12月,恽代英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34岁,恽代英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同年6月,恽代英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1931年5月29日,恽代英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参观之后,我们深切感受到,现在的中国这般和平和强大,离不开如同恽代英这般的无数革命先辈们,他们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甚至自己的生命。当下的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那么来之不易。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是一种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