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机电系 >> 正文
记忆中的桂花糕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1853 李丞焓 | 日期:2020年12月29日 | 浏览6686 次]
  谈起美食,有汪曾祺对酸甜苦辣的娓娓道来,周作人的淡然而叙,张爱玲的洋场气息,梁实秋的故土情结……对我而言,家的味道就是儿时奶奶做的桂花糕。
  小时候九十月份,家外十几米处的几株桂花树开的格外茂盛,早晨,把二楼阳台的窗户打开,就能闻见一股清香飘荡于空中,走出家门,带上早已经准备好的一个小铁盒,走到桂花树下,采上小半盒的桂花,回家用清水洗好,放到二楼晾上几天,本身金黄的桂花此时已略显干黄,本来浓郁的清香沉寂下来,只留在这狭小的铁盒之中。
  回忆至此,记忆渐渐模糊起来,只记得漫漫黑夜中那一盏长明的孤灯,只记得那灯下奶奶辛劳的身影,只记得天蒙蒙亮时地平线上刚刚露头的朝阳,只记得制作时那放糯米粉一尺宽的木匣,只记得灶台上那不断吐出水汽的蒸笼……唯一仍记忆尤新的是那桂花糕刚出笼的样子和味道。
  掀开蒸笼的盖头,热腾腾的水汽扑面而来,桂花的清香夹杂着糯米粉的醇香随之而来,水汽逐渐的消散,桂花糕的最后一层面纱也被揭开,九块方方正正的小蒸糕,紧紧相靠在一起,白色这单一的主色调在此刻彰显的淋漓尽致,把这一屉蒸笼端出,放置一旁,用筷子在每一块小蒸糕的中心点上一个红点,单一的白色与这红色相得益彰,显得简朴而又不失庄重,待它冷却一会儿,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吃了起来,刚出笼的桂花糕放入口中,夹杂着水分和糕本身自带的软糯、富有的弹性,以及表面和内部略微的相差,使得口感美妙无比,富于其中白糖的甜味与糯米粉自带的甘甜混合于一起,适度的甜,使糕整体更加美味,看着陈置一旁的桂花糕,看着一家人欢聚一堂,看着厨房里奶奶脸上欣慰的笑容,此刻我的嘴角也不自觉的上扬,心里洋溢着那满满的幸福感,家的味道也浓了起来。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慢慢长大,儿时的味道开始慢慢变“质”。奶奶逝世了,哥哥工作了,父母开始向我坦露生活的不易,我也开始有了许多的担忧和烦恼,小时候总想长大,现在却又想回到儿时,所以说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总是不满足于当下,达到心之所想时,却仍不满意。回到家时,有时也会看到角落里那闲置的蒸笼和木匣;有时打开抽屉也会看到那曾放桂花的铁盒,虽桂花已然不见,但那股沉寂的清香却依在;有时坐在台前,提起笔,也总会觉得背后会投来慈善的目光,仿佛“她”还在。
  重阳节时,邻居也会送来几块自家做的桂花糕,吃的时候我总戏谑的说一句:“这远不及奶奶做的好。”但如今想想的确如此,少了一份出笼时的味道,少了一份儿时的记忆,更少了一份我对其独特的情感。
  走出家门,看着门外那几株早已盛开的桂花树,以及那即将归于天际的夕阳,我心中不禁再次泛起涟漪。
  我欲乘风还乡去,金桂依开飘香来。
  夕阳落暮辞旧日,故人何许把家还?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