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 正文
常州日报:慢慢成长,获奖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尤佳 皇甫大欢 | 日期:2020年11月26日 | 浏览8279 次]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比赛日前落下帷幕。由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张任天、吴昊组成的工业机器人技能团队获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据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于2017年开设,共举行四届国赛。刘国钧高职校的工业机器人团队连续四年入围,并代表江苏省获得国赛奖牌共计3金1银。如此亮眼的成绩背后,有何制胜“法宝”?团队指导教师张俊和刘天宋归功于全体队员的奉献。

  注重细节,分工合作

  与很多集训团队不同,刘天宋和张俊所带领的集训队有着自己的队名——RobLab。“队名能更好地鼓舞士气,也能让队员们更有归属感。”张俊说。

  精进技能的前提是规范管理。集训队队员较多,统一思想很重要。“进入集训室,就像进入了工厂车间,我们要求所有的常规细节都必须对标工厂。”刘天宋介绍,从训练服、鞋子到进入集训室后的每个步骤和操作流程,都有详细的规定。“我们还给各个队员安排了不同的岗位,各自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队员罗志主要负责工具箱的整理和摆放。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很没有“分量”的活,但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实训室共有20多个工具箱,每个工具箱约有10余种不同工具。两百多个工具,如今小罗了如指掌,哪个工具箱缺什么,他总能第一时间发现。而在赛场上,他也能适时给队友递上所需要的工具。“训练不仅仅在机器上操作,也渗透在各个环节。比如劳动的过程,也是锻炼队员们吃苦耐劳的过程,简单的劳动都干不了,那参加集训的苦肯定也吃不了。”

  以老带新,互帮互助

  集训队平日的训练仅靠两位指导教师肯定不够,因此,团队的梯队建设尤为重要。“队内的一些‘元老’级选手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张俊表示,他们在平日也刻意培养一些老队员的管理能力。“不仅仅把学生培养为技能型人才,更高的要求是让他们成为管理型人才。”

  “老生”管理“新生”,“新生”为何服服帖帖?“师兄们”拿技术说话。集训时“新生们”会遇到各种难题,这时,“师兄们”就成为了师长。不会的帮忙解决,不懂的进行点拨,需要注意的不断提醒,“师兄们”用自己的真本事,树立了威信。

  心贴心的沟通也换取了新队员们的信任。为了方便集训,学校把同一赛项的队员们分在了一个宿舍。2016级的“大师兄”李明泽架起了队员和指导教师之间的桥梁。“我和学弟们几乎24小时都在一起,所以能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及困惑,也做到尽早安抚,同时向老师反映问题。”今年五年级的李明泽原本可以在家专心备考专转本考试,但是因为放心不下学弟们,他毅然选择了留校,边做“小助教”边准备考试。李明泽表示,集训队就是他的家,在家里最后的时光,自己过得快乐且充实。

  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

  “由技至道,技以载道”这八个大字,在集训基地中格外显眼。“我认为,我们集训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以得奖牌为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成长。”张俊表示,在与队员们相处的过程中,他始终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获奖并不是目的,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慢慢成长,获奖是水到渠成的事。

  因此,两位教师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工科男比较木讷,我们就鼓励他们多自信表达;年轻的学生比较浮躁,我们就锻炼他们沉稳的性格。”在校内举行的主持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团队队员们的身影。从内向到自信,从轻浮到踏实,刘天宋和张俊看到了队员们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的“争气”让教练们倍感欣慰——几年来,团队中有3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名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继续深造,就业的学生也进入我市知名企业工作。

  张俊表示,多年的带队训练,让他最感动的是学生们的“初心”,“奉献精神在一届届队员中传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哪怕一些队员准备很久却成为陪练,看到队友们获奖,他们仍能发自内心地为队友喝彩,继续默默努力默默奉献。这也是支持我作为家庭一员继续前进的动力。” 尤佳 皇甫大欢

  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20-11/26/content_373651.htm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