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批改到来自我们班金蕾的一篇自我教育日记,原本有个丧丧的题目——你不努力,我也爱你!提醒了当老师当班主任当妈妈的我,原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共情和抱持孩子们的情绪……
—— 题记
一个五年级的小女孩站在奥数比赛考场外,她的妈妈往她的书包里塞水壶时,小女孩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妈,万一我拿不到奖怎么办哦?”妈妈头也没抬,给她打气说:“听说今年的题难度不大,你加油就可以的!”明明收到了鼓励,可是走进考场的那一路,小女孩整个人都蔫蔫的,很抗拒,甚至有点想哭:“我想听到的不是加油啊!”她希望妈妈跟她说:“考砸了也没关系,多大事儿。”
“你要加油”这句话藏着太多潜台词:我觉得你还有努力的空间;我希望你继续努力;我期待你可以变得更好。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压力?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期待恐惧”,外界给TA越多期待和鼓励,TA就越想退缩。
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比起说“你要加油”,大多人更喜欢的一句话是“你辛苦了”。前者是推着你,让你铆着劲儿往前冲,后者是拥抱你,给你留好一条后路。
后来,女孩工作后,她的一个朋友刚生完二胎,发了一条朋友圈,记录这48小时里经历的一切,评论里大家排着队祝福她,夸她伟大,为她“当一个辣妈”的愿望加油打气。怎么说,就像复制粘贴一样。在那一排充满正能量的鼓励下,只有女孩跟她说“辛苦了”。那位朋友立马发过来三个哭泣的表情,并说:“只有你懂我呜呜呜……”
一个当妈的女人刚经历完十级阵痛又即将被皱巴巴的小婴儿花式摧残,女人正处在一个脆弱的、疲惫的、渴望被看见的状态,这时候,根本不想再听到“加油”这样的话。
毕竟,现在的人谁不是一睁眼就开始努力加油啊!
人在努力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啦啦队长,也不是一堆正能量的废话,而是一个允许自己放松的怀抱。
所以,我们不必像往年一样立很多flag,逼着自己做很多规则,每个人都已经很努力了,如果非要说什么,就互相说声“辛苦了”吧。也不要再祝“新的一年活成更好的自己”了,新一年我更希望每个人善待自己,想不出好点子就先不想,累的话就别熬夜了,想吃好吃的就暂时不减肥了,此刻不想加油就先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