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想当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
我的闺蜜也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在小学时成绩不分伯仲,但是中学去了不同的学校,准确来说我的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对较高,但是我“呆在了舒适区”,成绩在中等左右安于现状,老师不是特别关注,也不会很出风头或者很落魄。
而她,当了班长,中考志愿填了省常中跟三河口,至于为何,因为三河口和省常中打了交道,成绩好的可以进省常中学习。然而,三分之差,她进了三河口,但也顺利的以一班班长的头衔进入省常中。
现在我在刘国钧“苟活”,她在奋力备战高考。
她很忙,偶尔聊天时她会感慨自己选的理科没什么用,羡慕我考过了公三。
殊不知,其实我真的只是运气好,到了刘国钧必要的时候跟着同学一起学,也不会自己在课外探索未知的宇宙。很遗憾,我在刘国钧的这三年中,我以为我会读很多书,会交到很多朋友,会有很大的改变,会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一切皆是我以为。
我以为我会走出舒适区。
每当她说学习苦,学习累,老师忙,同学烦的时候;每当她说羡慕我考试通过的时候;每当她说只要熬过高三要加油的时候。我嘴上虽然安慰她,鼓励她,但也免不了心里的心酸与悔恨。
我时常想:如果我进了高中,我会选择什么课来主攻;如果我进了高中,我会知道什么我现在不知道的知识;如果我进了高中,我会是看不起现在的自己还是羡慕现在的自己。
当初,我中考失利,爸爸跟我说:“如果你想进高中,多少钱我都会支持你,但是你必须得考上大学。”
我没有勇气,没有自信,我退缩了,来到了刘高职。
现在回忆起在刘高职走过的两年,着实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成就,怎么说我现在也是三年级了,再上两年学就要正式踏上社会,二十八九就要谈婚论嫁,三十出头就要相夫教子。
放眼未来,像我们这样的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谁不是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苟活”。
年轻的时候在职场上拼搏,为了不辜负自己家人的期望,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年老的时候在病床上拼搏,为了多看一眼世界,为了多被关爱。
我的“苟活”,希望是一种平淡,也是一种默默的积淀。是在班级里和大家为一个目标,淡淡地,但也是实实在在的积淀。
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你总是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唯一可以分出对错的只是你对你做出的选择是否负责。
眼前是BEC商务英语考级,和大学英语四级,还有计算机二级。我想做对的选择,我,还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从现在开始,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