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艺术系 >> 正文
画中之兰亭——富春山居图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1743 窦蓓柠 | 日期:2019年11月29日 | 浏览3782 次]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图,身以十大传世画之一。她温润如玉,姿态万千,一席长衫飘荡,回眸便是惊艳时光。却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为剩山图,而后半卷为无用师卷。“画中兰亭,您对这江山的热爱,让我来铭记。”  她是人间瑰宝,是另一个时代的辉煌。
  墨染长卷蹁跹,袅袅烟雨点缀其绚丽,松柏给予她最美的花纹。温玉镶嵌于中国历史最辉煌时刻,刻在华夏子女们傲人的血液之中。赏七卷予黄公之手唤其绘,了却黄公并无依照七卷大小描绘,绕是从心之所思所爱,感叹江山万千自由间,举笔点墨创作。
  自是一卷开头,而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属于山河序幕。“衣服”上峰峦收敛锋芒,浑圆敦厚,缓缓而向上的土堆,层层叠叠渐进堆砌着。忽而又转向左方慢慢倾斜。黄公用其最具独特见长的“长披麻皴”笔法,用毛笔中锋有力向下披刷,形成画面土壤厚实的质地,山岚白色雾气迷蒙,表现出江南山水湿润的独特气候之特色。锦绣山河姿态完全,一曲笛歌悠扬带领思绪千万下一幅回廊。
  附身注视第二卷,便瞧见那山脉的发展变化发生了转折,随之层次画中的树木、土坡、房屋和江中泛起的小舟更有一种层峦环抱、山野人家的萧瑟感。隔着一段水路第二长廊也将走到尽头,主体的山峦在左边,群山全都呼应在左面,而近处的松柏微微摆动至右,遥相呼应远处的大山,承先启后,路转峰回,最是夺目。长廊忽开万里桃林,沿径而行寻觅那山川壮阔。兜兜转转,忽而眼前一片明亮。
  桃林欲出之际,张眸便是另类场景。忽见墨色变化,空间变化丰富。长廊也是呼桃林外它景的开始。黄公画笔突转,略用皴染的坡与平静的江面,又向后延伸,画面由密变舒,疏离秀丽,又用浓墨细笔勾勒出画中水波、丝草,阔水细沙,风景灵动。水从何来?自是天空赠予的恩惠,唤一飘云流淌,像极了唐诗里面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其并坐富春江旁凉亭,袅袅微风吹拂头顶绸帽,任其飞扬。张羽眸扭头笑看黄公,伸掌邀请一同前往更远地方。
  绕是沉迷山川忘却,过境却以笔墨最少,没有皴染,只有山与水相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一片水沙与一段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画中点点枯苔小树土坡,河岸边的小桥连接着下一处美景,而绘卷这六个部分也像极了春夏秋冬,从前面的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后方如同时间中的秋冬,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
  转而入尾,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一渔夫置于江上。渺小的生命飘荡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钛白中去…。
  “画中兰亭,您对这片江山的热爱,由我来刻画。”
  少女睁开眼眸,丝带环绕其身,墨染白裳羽衣幽幽注视远方。仍是那一富春江,碧波涛涛。身旁却无那一人,陪其颙望。
  画中兰亭,富春山居。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