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青年的我已经隐隐约约的感受到我们今天青年所在的问题。想必这个话题也有很多人都明白;但不管怎样,作为青年的我还是得说的。我所观今之青年第一:无理想追求,生活的盲目;第二:追名逐利,贪图享乐;第三:追捧娱乐,精神低俗。这三点虽不能全面的说明,但也不是空洞的套用词汇;关于这三点我如何道出暂且不作解释,——想必知道的、感知的人很多,褒贬不一。因为今天主要说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纵观历史,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董仲舒、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学,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儒学;这样更好的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符合了新的时代的发展。细细看来,他们终究是在其基础上加上了“新”的观念。这“新”的观念正是符合了时代的发展,也正是这个或那个时代所需要的。然而今日之中国,就更需要有一种“新”的时代观念去与这个时代相切合、所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个“新”的时代观念去引导我们今天的青年。前提这个“新”的观念是积极的,健康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是引领风骚的。这种“新”的观念是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对我们今天新生的青年所负责的;是体现我们青年并充分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真善美,假恶丑”的鲜明态度;是传播一种积极的现代的“新”的价值观教我们青年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而这种“新”的价值观绝非是那些低俗不堪网络化的毫无意义的粗章败笔,也不是一味风花雪月小资情调的儿女情长,更不是光顾效仿西方而丧失本土精神的鸿篇巨制。这几年听说有各种名目的文化讨论,无非是标榜着“新国学”的复古主张,呵!这也不过是热闹中的浮躁与空洞。这里所谓的“知识分子”虽没有什么救世的抱负,也对世俗的平庸近乎宽容与理解,再者一张口就是什么“经济发展”在作怪,呵!其实他们也就是在自私的玩弄自己的精神探索。所有人都说“传统文学”在逐渐的凋零,从心里说这不是我所希望的。与其说是“传统文学”走向边缘,倒不如说是“传统文学”在故步自封,在远离了我们。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源泉永远是我们人民群众,但“远离我们”并不是意味着不去表达我们人民,而是没有切合时代的表达我们青年。因为这个时代的生机在于我们青年;因为这个或下一个时代永远是属于青年的。正如张艺谋去找曹禺,冯小刚去找莎士比亚。其实这些或所谓的那些大师能够娴熟的并让后人无法超越的展现给我们他们过去所经历的感知的有意义的故事,但这并完全的让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青年所感知,因为我们青年没有经历过,更不会去从心底感动。这,其实已经缺乏了现代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终究无法感染我们今天的青年。这也难怪全世界都在抵制“好莱坞”但却都追捧着“好莱坞”。而真正适合我们今天的青年是我们青年所创作的,其间是有现代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用现代所蕴藏的“新”的观念去教导我们青年,让我们的青年从心底感知。用真理去树立我们的青年,让我们的去影响青年;让青年懂得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有价值的;让青年懂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青年知道什么该继承,什么该抵制,什么该发扬,什么该扬弃。
我们今天青年健康的成长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推动力;影响青年“新”观念的产生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