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艺术系1943,1944班在我校图文信息楼二楼的刘国钧纪念馆进行参观。
进入纪念馆,刘国钧与其夫人的石膏像进入视野,庄严的同时,二人唇边浅浅微笑却又使人感到亲切,眼神深邃,注视远方。
刘国钧纪念馆介绍了刘国钧其人,与其生平事迹和他的女儿刘璧如。同学们被墙上的内容吸引,纷纷驻足阅读,脸上的表情认真专注,纪念馆中的声音一下子降了下来,大家开始仔细了解国钧生平事迹。
刘国钧,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州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之后创办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公司,努力创业,利用其独特的商业眼光和长远的思想,发现了商机,越做越大,被当时经济学界誉为罕见的奇迹。他三渡日本,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学习先进知识,全面提高工厂管理素质。并率先在我国纺织界中试制成功灯芯绒、丝绒。在抗日战争中,还为未来的新中国打算。 1950年毅然自港返常,在江苏省私营棉纺业中首先实行公私合营,迎着新制度的浪潮而上。1958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忧国忧民,出谋献策,提倡养兔,提出办厂要"生产增良,清洁卫生,废物利用,价廉物美"四要点。十年动乱时,亲笔书写"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对联,以示坚定信念,心怀党和国家。 还创办刘国钧职教中心,也就是如今的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各种职业的培训。
参观的最后,我们怀着对国钧的敬畏,与其石膏像合影。
参观纪念馆,受益良多,领略刘国钧先生传奇的一生,他独到的眼光发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坚持不懈,爱国爱民爱党的精神也值得学习。关注职业技能,并创办学校,将其大力发展,超前的眼光注意到了什么更加重要。
离开纪念馆前,回望国钧雕像,那注视着远方的眼睛,仿佛在指引前进的道路,而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更要加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