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一句话:“世上有百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可到底什么算是有用之事,而什么又算是无用之事呢?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无用”并非没用。旅行、爬山、看画展、电影、话剧,听音乐,做义工,给外卖小哥一个微笑,在旅途中为陌生人照个相、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个座,这些看似没用的事,其实无时无刻都在让我们的内心充盈而温暖。
我想,这其中最“无用的事”,就是做义工了。我对义工的理解,就是温暖地和萍水相逢的人相处,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为他们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阳光明媚的下午,走进儿童福利院,陪小朋友们下棋,搭积木。节假日,去到火车站,为那些急切回家的旅客指路,增添一份便利。亦或是走进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常州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作出一份贡献。在志愿活动中,小朋友们的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火车站陌生人的一句“谢谢”,都会让我觉得,原来,我真的帮到了他们,原来,得到别人的肯定内心是那么幸福。
“无用”即“大用”。乔布斯在大学期间辍学,去学习在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课程:书法和禅修。这些在当时看来或许没用,但在他成立苹果公司,设计产品时才发现:书法训练了他捕捉美感的洞察力,而禅修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沉迷于各种“无用”的玩物中:逗蛐蛐,养獾狗,架鹰……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在玩物丧志,但正是沉潜在这些“无用”之事中,让他成为了“京城第一大玩家”,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所称道的文字。
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执迷于实用主义,总是考虑这件事情有什么用,那件事情有什么用,反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功利了。其实,生活中无所谓“无用”,无此用而有彼用,无小用而有大用。随心而发最重要,不必过于纠结。
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以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不必考虑有没有用,而庸人自扰,把握好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多做“无用”之事,做一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