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一句叫“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我认为学好“八礼四仪”,世界任你走。
小时候,总听长辈说要学会做人,以为是长身体。长大了,才明白做人,就是品格修养,而且最重要的是懂礼貌和礼仪。最近,我学习了“八礼四仪”,重新认识了礼仪的涵义,并且发现我身边的人越来越无礼。
何为“八礼四仪”?我觉得“八礼”跟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穿着打扮整洁、得体、大方;吃饭不挑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住的地方要讲究卫生,待人诚恳,热情待客;在外行走或旅游玩耍要讲究文明礼仪,尊老爱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四仪”就是人的读书成长四部曲。包括:第一,入学仪式(7岁),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第二,成长仪式(10岁),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第三,青春仪式(14岁),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第四,成人仪式(18岁),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八礼四仪”说的容易,但真正做到的并坚持下来的却少得可怜。在我的身边,无礼之举无处不在。在学校不注意个人卫生、出口成脏,逃避劳动、打架斗殴;在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声喧哗、打闹,辱骂他人;在家里,我行我素,浪费水电,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姐少爷生活……
有礼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无礼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在生活或工作中,若不想遭人嫉妒乃至怨恨,最好的行为便是“凡事以礼为先”。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种行为,随地吐痰、出言不逊、耀武扬威……别人都会对你产生反感,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此大打折扣。
礼仪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吧,朋友们!让文明一起与我们同行,努力创建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