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记忆中最深的便是这句诗句了。天下太平时,像我这般无大才能的人,日子是过的很有兴味的。杜牧写这是讽刺,班里的小常同学写这倒是谦虚了。
未展示前,她只是将作品随意的放在桌边一角,待展开之时,却惊艳了众人的眼球。比起她娇小的身材,这巨大的书法作品,显得十分有气势。平时只道她的硬笔娟秀,然而挂在墙上的毛笔字,让整个教室都充溢着才华的气息,又怎会是“无能”呢?
震撼之后,飘入眼帘的,是“清时”乡间一角落,黑色的瓦片,乳白的水泥墙,还有墙上那用时间来雕刻着的窗框,那里没有一尘不染的玻璃,没有四四方方的白色窗框,没有精美的瓷砖,乳白色的墙壁上或许还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的留下的脚印,但这简简单单的一切都构成了那恬静的江南水乡。水乡的天依然是那样一尘不染,纯净的像孩子心灵那般,没有人舍得在上面落下一笔,一切都是那样淡淡地停驻在江河的南边,唯有那明亮的油菜花,随着风飘荡,给这风景加上了的“浓墨重彩”一笔。相信这画也只是小潘同学的才华“冰山一角”吧。
而这般有大才能的人大有人在,文字有的时候无法精准的去描述那些精彩的瞬间,而我的文字更显得有些无力了。“犹闻墨香书画作品展”仍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而我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在原上望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