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经济系 >> 正文
新年随笔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经管系 1412班 秦竹露 | 日期:2018年3月1日 | 浏览3250 次]

  年初二,说是要下雨,早上起来却是难得的好天气。阳光从房顶上的梨花窗洒了进来,不是很刺眼的光线照着人阵阵舒服,我伸了个懒腰,母亲催促着我赶紧起床。按照惯例,每年大年初二都要去舅婆家拜年。
  舅婆家的院子里有一颗老梨树,每年过节时都要挂上红灯笼,虽然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但也别有气氛。每次来的都不是时节,遇不上梨树开花的时候,但是父亲却是见过的。“和日本的樱花有的一拼”父亲说。可它开花前的那个时候才是最美的,因为它挂上了和美的红灯笼,思念家乡的游子得以归家,它屋后的一家子终于能够团聚了。
  对于去湖头早已是轻车熟路,到时比预计早了很久。放下东西后,父亲总是坐不住的,拉着我们就要去走走。“我小的时候啊,这里过年可热闹了,有舞龙划花船,还有唱戏的,大家都聚在一起…”旧时的话题,每年都要重复说上一遍又一遍,只是今年却少了点欣喜多了些无奈和忧伤,因为…奶奶不在了。
  走到村口有老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着天,凑近一听无非都是在说自家儿女的陈年旧事。母亲听着有趣,便也掺和进去,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日头渐渐挂起,不时的就有私家小车从身旁经过。村子的路虽窄,却怎么也阻拦不住游子回家的脚步。老人们正聊到严肃的话题,一个个的绷着脸,母亲似也同仇敌忾,眯着眼睛颇有些好笑。这时有年轻人走过来了,是其中一位老人的女儿,老人立马挂起笑脸,笑呵呵的同身边的人告别。我突然有些恍惚,仿佛觉得,就如同小时候我们在幼儿园的门口等着父亲母亲来接我们“回家”,这些老人们又守在家门口等着儿女们归来迎她们“回家”。
  耳旁似乎有人在遥远的地方呼喊着名字,回过神来,舅婆的吆喝声近了。“干嘛呢?回家吃饭了啊!”我看着父亲,父亲察觉到目光看了我一眼,沉声说“走,我们回家吃饭”,便率先走到前头,我分明的在父亲的眼眸中看到了久违的笑意,心中了然,跟上步伐。奶奶走后,也只有这儿能让父亲有些归属感了吧。狗儿也在这时跑来,欢快的跟在身边,一会儿少不了它的大餐呢!
  家乡有多远,也许天涯,也许咫尺,而你的思念就是家的距离,你思念的人就是家存在的意义。回忆如风,常伴汝身,它总能牵引你回到魂牵梦绕的地方。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