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实训在元旦前夕悄然落下帷幕,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砥砺奋进”的一周。
第一天,我们进行了费用要素归集和分配。有料工费,低值易耗品,折旧费用的归集和账务处理。这貌似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在折旧部分还有低值易耗品卡了壳,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摊销法”,从领用到一半结转,再到全部结转,直至报废。虽然只有四步,但是分录已经让我有些困惑,求助同学,我才知道原来是科目写错了,没有生产成本,只有制造费用。而且报废的时候,另一半的成本还要加上已经报废的费用。
第二天进行的是辅助生产成本费用的归集,两种计算方法——直接、交互。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是交互。因为涉及到不同部门,在解答的时候也需要分外小心。接下来就是制造费用的归集。有机器工时,工人工资,工时比例,年度计划分配率还有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让我头疼的是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有不可修复和可修复两种物件,分录还算简单,但是不可修复损失计算表是要动动脑子。
接下来就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实训。三种方法的名称几乎每堂成本课都能听到。先来说说约当产量法,原材料一次投入和分次投入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问题,经过数次磨练,我避开了具有迷惑性的完工率,顺利的完成了实训任务。再来看定额成本,由于题目的原因,我不了解在产品是对于零件还是产品而言。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顺利的解决了问题。
在第四和第五天,我们进行了综合实训和分批法,我觉得没有任何难度,关键是细心。礼拜五的考试,我因为粗心,少盖了几个章,成绩没有达到理想,我觉得我需要更加仔细。
总的来说,实训周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加剧了思维的运动。在次次的失误中,调整思路,探寻正确答案。回想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在实训结束后我们组认真的打扫了卫生,归置键盘鼠标,确保电源关闭。我觉得在做任何事,细心,耐心和专心必不可少,这也是实训让我学到的。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的陪伴和细心指导,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也更要感谢那个敢于拼搏的自己。有一句话叫相逢在最高处,我相信这充满意义的一周,会成为一段让我难忘的回忆,会成为一个激励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