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 正文
阅读与成长(35)——余光中专题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图书馆 万琪 | 日期:2017年12月19日 | 浏览8854 次]

  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12月14日病逝,享年90岁。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驰誉海内外,一曲《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为了纪念他,此次“阅读与成长”专门介绍部分馆藏的余光中作品。
  乡愁
  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左手的掌纹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余光中公认的形容。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分水岭上
  书以《分水岭上》为名,表示在那之前,作者的文集常将抒情文与议论文合在一起,但从此泾渭分明,就要个别出书了。这本评论集,评析内容包含新诗、古典诗、英美诗、白话文、小说、综论等,虽为特殊场合而执笔,却十分认真写成。
  青铜一梦
  本书集结余光中近年来发表于各大副刊杂志的经典散文,从山东、金陵写到美国、俄罗斯,世界地图就在他的脚下;对前贤旧友的追忆,句句真诚感人;追忆儿时趣事,幽默自不待言。本书曾获《联合报》文学类最佳书奖。
  望乡的牧神
  是作者壮年的代表作。从《咦呵西部》到《地图》,五篇新大陆的江湖行,字里行间仍有他当日的车轱辘印,印证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心情。至于后面的十九篇评论,有正论也有难文,有些是检讨现代文学的成败,有些则是重认古典文学的特色与价值,见证他正走到现代与古典的十字路口,准备为自己的回归与前途重绘地图。
  听听那冷雨
  是作者四十三岁到四十六岁之间的文集,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从抒情的《听听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钱的境界》,从书评、序言到诗论、乐评,都是他第三次旅美回台以迄迁港定居之间的心情与观点。《听听那冷雨》一篇风行两岸,多次选入中国台湾省及大陆的课本及散文选集。
  逍遥游
  共二十篇文章,论篇幅则长短悬殊,论文体则兼具知性与感性,论写作地点则远隔重洋。前十二篇知性文章里,有《象牙塔到白玉楼》《剪掉散文的辫子》《从灵视主义出发》一类的长篇正论,也有《迎七年之痒》一类的杂文和《伟大的前夕》一类的画评。后面八篇作品则全为抒情散文,有的略带自传而写实,更多的是恣于自剖而写意,比起正宗的散文来多一点诗情,比起诗来又多一点现实与气势。
  青青边愁
  是作者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他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高速的联想》、《沙田山居》、《尺素寸心》三篇抒情文,都常入选散文选集,甚至译成英文或纳入课本。评析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初作家的几篇。传入大陆以后,也曾引起不少的讨论。
  隔水呼渡
  《隔水呼渡》是作者的纯散文集。本集的十六篇散文里,游记占其十三。这样偏重的比例为他以前的文集所无,似乎说明了他们夫妻好游成癖,而且愈演愈烈。除《古堡与黑塔》之外,本集的十几篇散文都是作者四年来在高雄所写。所记录的地区除了中国台湾省南部之外,更远及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泰国。游记大半表现感性,但也可以蕴含知性。游记的知性包括知识与思考:名胜的地理与人文,是知识;游后的感想,是思考。
  凭一张地图
  本书是余光中先生唯一的小品文集。第一辑“隔海书”是作者在香港为《联合副刊》所写的专栏,偏偏在那半年,作者再三离港远行,所以虽皆小品,旅途的感慨亦多留痕。第二辑“焚书礼”,作者的观点却在中国台湾省,大多面对着高雄和外面的中国台湾省海峡完成。
    日不落家
  晚年作者一直写作不辍,本书尽管没有其他写女儿作品的诙谐自嘲,戏谑笑傲,却感慨更深,沧桑更长,不但对四个女儿更加疼惜,还加上对妻子善尽慈母之职的赞叹,因此在人伦的格局上当更为恢宏。
  余光中散文精选/余光中著
  收录了《论天亡》《丹佛城》《山盟》《高速的联想》《食花的怪客》《秦琼卖马》《朋友四型》《我的四个假想敌》《伐桂的前夕》《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另有离愁》等作品。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