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自习课,1541班的三位同学参加了由白坚仁先生演讲的留青竹刻讲座,先生说:不在乎演讲的地点多么宏伟壮丽,而是能够把留青竹刻这个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项民间艺术。
留青竹刻是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自清代,它是在竹雕时只留竹子青筠的一种雕刻技法,通常为浅浮雕;简单地讲,就是以刀代笔,以竹为纸,在竹青上留下需要的部分,使其变得和画一样传神,意为留青。所用的竹子为腊月毛竹,要有4年以上的生长期,不然制作完后会开裂。而且随着年代的久远,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会变得很大。青筠处泛黄,其图案显示的独特韵味也会越发神奇、古朴。一件作品完成,是一个精细的过程,要有充足的耐心。
先生讲了一些它的保存方法。表面擦拭核桃油,放置在通风不要太干燥和太潮湿的地方。留青竹刻工艺技法对创作者不仅要求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而所用的刀具也是先生自己制成的,最小像细针那般,最大不过5毫米。
先生还讲述了他白士风父亲的一些创意和成就,留青竹刻一般有臂搁、屏芯、笔筒、香筒、诗简、扇骨、虫具,文具等。而他的父亲创造了横抬平等,而他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创新:他不仅扩大了作品的表现方式,而且设计出中堂、字条屏、框式挂件等各种不同的珍状形式,荣获二项国家专利;此外,他的创作内容也有了很大丰富,适应了现代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真正魅力!
最后,我们观赏了一些大师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了这项艺术的真谛与白坚仁先生多种技艺的高超之处!作为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好它并且要给予更多的了解与关注。同样作为艺术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有爱与热情,才能全情投入。也要有与困难斗争的勇气,才能在面对挫折时不败下阵来,持之以恒。就像我们每天的专业学习,有感到枯燥的时候也有想要退缩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想想大师们这一生对艺术的追求,鞭策着我们继续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