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的作者是杨绛先生,她是文学家钱钟书先生的妻子。
这本书和其他的一些贯类的书不同,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为背景,写那个特定时代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形形色色的人。所以这本小说既没有一般的史实结构,也没有一定的主角。
洗澡也就是指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泛称“三反”,就是“脱裤子,割尾巴”。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写新书中广泛收罗的人才,这些人物一一出场,我理了很久才理清头绪。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这些人在这次“洗澡”运动中不同的表现。
假如说,人是有灵性的,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洗礼自己的,但,这又谈何容易呢?在本书中,“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愿自觉地改造自己,提拔自己。
书的开头以平实的语调,幽默的笔触,寻常的手法写了余楠。我一开始便被他的吝啬所吸引,本以为他就是全书的主人公。但,渐渐地,他只是一个可怜可悲又可恨的反面人物。他一开始想傍上胡小姐,之后却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和出国的机会放弃了。之后,便是出现各个不同领域的人物。有海归,有旧朝老夫子,有年轻的工作者,更有党的文化工作者。
小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描写,之间穿插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事业线,充满了知识分子之间的尔虞我诈;另一条是情感线,大多为三角恋的关系。这两条主线,我都没感到高潮之感,平平淡淡,充满着含蓄之情。
小说前面做了如此多的铺垫,还是让各种人的性格和各自特点尽情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推出高潮“洗澡”,一个个大文人都“赤裸着身子”在剖析着自己的灵魂。
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给我留下映像最深的是那句“你的话我记着”,一霎那时,我竟然想起了贾宝玉对林妹妹说的“知己”,人世间的感情如此奇妙,小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戛然而止,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束吧!文末,丁宝桂检讨的碾死人的坦克车,不禁让人感叹难道只是巧合?洞察世事至深的姚太太留住彦成的照相以及一句“反正我不干涉,随她”,也让人有所期待,这不是一个好结局,但也终究不是个坏结局。
这部小说,很像是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的姐妹篇,语言平实含蓄,看《洗澡》似见了《围城》一般。
这本书不仅表现了情感戏,更体现的是新旧思想的冲突,后者是更耐人寻味的。在新中国阳光沐浴,雨露洗礼下,生活的质量是提高了,而思想呢?整本书中,最敬佩的还是朱千里,他那句“士可杀不可辱”久久出现在我的眼中,萦绕在我的耳畔。新中国的文人在一轮“洗澡”后,磨平了棱角,成为复制出的成品,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文章。
书是到了结尾,但洗澡还会一轮一轮继续,到了反右,到了文革期间又会是如何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一气读完此书,心中不能平静,一轮一轮的洗澡,洗的到底是什么?总之,这是让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