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经济系 >> 正文
燕语明如剪,春光如旧年——读《牡丹亭》有感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经管系 1515班 龚景怡 | 日期:2017年3月7日 | 浏览3514 次]
  微微泛黄的缃帙,丝丝溢怀的愁情。《牡丹亭》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初识它是在娴静的午后,三两闲云又有而过,我翻开这本书,恍若打开封存在岁月中的窑酿,我嗅到岁月的芬芳,看到杜丽娘和柳梦梅重叠的那剪时光,拥抱的那缕清风。
  先看到的,是杜丽娘闺中贴翠拈花的娇俏摸样,接着她去回廊小立,看到倚红偎翠的春光,回来昏昏而睡,梦到一个白面傅粉的书生,他的衣角被风轻轻扬起,他手中的柳青翠欲滴,只那一眼,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而另一边,贫寒书生柳梦梅梦到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横波往眼儿盈,自此,也我自倾怀。
  且不说旧时道德礼仪的约束,这样的奇缘当真羡煞旁人。可身为闺中熟读女则女训的大户女子杜丽娘,却不能将心事坦荡磊落。任春光韶好,我自凄凉。
  这部戏中,惊艳的不是他们凄婉而无憾的爱情,而是他们对感情的执着,对感情的寻觅。杜丽娘不亚于沉吟葬花的林黛玉,她们都是明媚鲜艳的女子,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还可以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们应该有着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可爱情相逢却无路,牡丹亭不过是在梦中昙花一现。后来杜丽娘因情而死,却又因情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红朝翠幕,不负春盟,最终走到了岁暮天寒。
  我钦佩杜丽娘近乎偏执的执着,但她最后还是得偿所愿,因为两情相悦,任何世俗都可以摒弃。这正是汤显祖写作的原因,封建思想必定被打击,一定会有人超越现实束缚。
  而最后的最后,也只轻叹一句春光如旧年,方可显了二人一往情深。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