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 正文
不忘初心,厚积薄发——省课堂教学大赛赛后总结反思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督导室 邱逸峰 | 日期:2016年10月18日 | 浏览7607 次]

  2016年的江苏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大赛是我省首次举办不预设课题、异地借班、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比赛,对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构成很大挑战。本人参赛并有幸获奖,欣喜之余,亦有所反思,遂以此拙笔描绘一二,如能为后来者开拓思路,提供帮助,善莫大焉。
  1.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经验
  经验之一:日常积累很重要
  省课堂教学大赛的规则给每一位参赛教师的准备时间只有24小时。24小时内要搞出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几个条件必须满足。首先是对该学科所有课程体系均有所了解,就是说所有该学科的课程都要上过,因为不知道会抽到哪一门课,全上过就不会出现抽到不会的课程的情况;其次要在平时教学时注意积累各类资源,多看书,不断学习,肚里有货,心中才不慌;第三是要有创新思维,坚持原创,用烂的素材一定抛弃;坚持原创,有好的点子一定要试,求新不怕错,否则上得再好也出不了彩。教学比赛要出彩,功夫在平时,平时备课和上课一定要用心。
  经验之二:信息化能力很重要
  省课堂教学大赛规定参赛教师须在封闭状态下备课,因此,即使有所谓团队在背后支撑,前线依然只有一人,团队的东西再好,如果参赛教师自己不能消化,最终效果肯定不能尽如人意。对参赛而言,自己能够把控的东西出问题的几率才最小,所以宁愿做出来的东西朴素点,但只要是自己参与做的,课堂实际使用效果远比团队、外援做出来的花哨的东西要好,因为这不是表演展示类比赛,是真刀真枪的实战。当然,如果团队的东西上课的人能够完全消化自然是最佳的。
  经验之三:团队支持很重要
  尽管在实施层面团队受规则限制帮不上忙,但思想、创意层面的团队支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的脑子在有限时间内不可能想得很完善,常会出现灵感出不来,时间却一分一秒过去的情况,这时如果有很多人提一些想法、建议,往往能迅速打开思路,激发灵感,闪现创意。人多点子多,三个臭皮匠有时真的顶个诸葛亮。
  经验之四:细节把握很重要
  上课前设备有没有调试好,熟悉学生时说什么,上课时着装打扮是否得体,甚至走动路线、提问选择的答疑对象都是要注意的,大赛现场多少总会紧张,细节出问题越少,人越放松,越容易发挥,反之则对授课教师心理带来额外压力。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对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有时会起到超乎预想的作用。
  2.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遗憾
  遗憾之一:时间把控易出错
  依照省课堂教学大赛规则,每一节参赛课只有40分钟时限,如果前面赶得太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讨论的时间就会不足,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压力很大,进而把这种压力传导到参赛教师身上,当时我参赛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可如果前面太松,后面来不及讲同样会增加压力。
  遗憾之二:自身形象易忽视
  这次比赛是在专业的录播教室中进行的,全程录像。由于所有心思都在教学上,课前准备时我对自身的形象不够重视,参赛证忘记佩戴,着装也不是非常正式,可能录像效果不会太好。
  遗憾之三:借用设备不熟悉
  参赛时我忘记带投影笔,尽管比赛组织方说可以提供,但标配的投影笔不敢用,怕因不熟悉误操作,导致为了点击鼠标、上下讲台频率比较高。
  遗憾之四:拍摄经验较缺乏
  回看参赛录像时,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实录拍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因怕影响学生观看,播放视频时我会走到一边以防遮挡,但有时不小心就走出了拍摄区域范围。
  遗憾之五:比赛规则不明确
  根据比赛规则,凡上课时联网使用教学平台的,该教学平台在整个授课期间不能出现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名称,因此,为避免违规,我参赛时不得不放弃使用我校现成的教学平台,使得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体现不足。
  相对于以往教师们熟悉的“两课”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是个新生事物,更加真实,更接地气,代表着我省组织教学类比赛理念的转变方向,意味着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类比赛的要求开始向课堂教学实战回归。这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导向,作为普通教师,无论参赛与否,都须在平时不断提升自身动力,磨炼自身能力,不忘初心,厚积薄发,把本职工作真正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