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选,我们班的“学工匠精神,做国钧新人”主题班会获得了肯定,代表艺术系参加学校比赛。为了能在正式校赛中获得好名次,全班同学开始通力合作、有序分工。
首先从方案开始。大家一致认为初赛时的班会内容还太浅,提升还不够,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入挖掘。于是,班主任召集主要班干部聚集系部会议室,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一个个点子想出来,一个个点子又被推翻,不知道牺牲了多少脑细胞。
方案敲定后,全班同学都动了起来。首先,我们想通过一个小品展示社会上各行各业由于缺乏工匠精神而致使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现象,于是平日里有创意、有想法、又敢说、又敢演的同学聚在一起,开始编剧本、想台词、做道具、租服装……有模有样地排练起来,并且边排边改、边改边练;其次,我们也想从班级刚刚举办过的素描设计展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于是班级里微电影社的同学忙开了,担导演的、任编剧的、当演员的、找场地的、做后期的……拍了一遍又一遍,剪了一段又一段;再次,我们还想接地气地展示班级里、身边的“小匠人”,于是班级里展开了选拔,最终确定了三个代表:绘画界的“大神”颜梦怡同学、刻纸中的“航母”王雪茹同学和学习上的“楷模”徐寅希同学。她们被选出后,立刻着手找出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然后制作展板,并反复斟酌自己的发言词。
就这样,大家分头行动,做PPT、写主持稿、拍电影、排节目。全部到位后,我们便开始彩排。第一遍,让所有同学熟悉流程;第二遍,调整好所有出场同学的站位;第三遍,修改主持人的过渡词;第四遍,放映PPT的同学与主持人之间磨合出默契;第五遍,掐时间,对局部进行再调整……不清楚最终排了多少遍,只记得我们开始渐入佳境,越来越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班会结果如何,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感动了。一遍遍地修改,一次次地磨练,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态度不正是我们要秉承的“工匠精神”么?希望这次的经历能成为一种引领,指引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这种干劲,创造出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