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劳动,那可算是我们的本职。
我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劳动。农民们在努力种出更好更高产的粮食,工人们在努力做出更好的产品,医生们在努力使患病的人们远离痛苦,军人们在努力保卫祖国,文艺工作者在努力为他人带来快乐。每个人都是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用不同的方式劳作着。
有些同学不理解在学校的意义,其实我们在学校就是为了走出学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校努力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走出学校后才能更好地为这个社会服务,这也就解释了劳动的本质:“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努力。”说得“高大上”一点,也就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奉献出你的‘剩余价值’。”一旦你对这个社会没有贡献,那你对这个社会就没有价值,就好比所有人都是一盏灯,别人都在发光发热,而你这盏灯却格外地暗,甚至是不发光也不发热。若是这样,那结果就只能是被社会淘汰。
那么有些同学就会有顾虑,我要是出去了只干一些很低级的工作是不是就是对社会没有贡献呢,是不是对这个社会一点意义都没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尽到他岗位所要求的工作并且将它做到极致,那他就对这个社会有贡献。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所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是为“精”。
刚才我们讲了“精”,那是作为一个工人所必须的品质,是我们最基本要达到的,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但在这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呢?我们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的时候,是否也需要规划?是否也需要注意细节?
答案显然就因人而异了,有的人对此可能毫无头绪,而有的人会想得更多,会在完工后将自己的工位清理干净,会在适当的时间做出下一步的生涯规划:“我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将为这个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这些都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人会非常讨领导的欢心,久而久之在员工中的地位也就提升了。渐渐的他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于是也就间接的为这个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话说回来,其实自我管理对于一个合格的员工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这就是合格员工和优秀员工的分界线。很多时候还真就不是光有技术就行的。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能体现的就是常规,通常常规好的集体中,对自己的自我管理严格的人也很多,同时这个集体就体现出一种有条不紊。这种有条不紊,是为“进”。
所以,在“精”的基础上再“进”,就叫“精进”。我们要不断地进步,就是一个不断“精进”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并不难,但要长期的坚持还是要拿出我们的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