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第六学期动漫班也开设了泥塑课,起初我们不是很了解泥塑的艺术价值,同学们只是对在课上可以玩泥巴而感到很兴奋,在上过一段时间的泥塑课后同学们却学到了很多,学会拟造型,学会上色风干……课上的同学们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下边动手创作。
1342班在这节课进行了西藏面具的制作。韦维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泥塑的制作步骤——和泥、打泥、摔泥、塑形、风干、打磨、上色、烧制。同学们在经过欣赏西藏面具制作后,逐渐发现泥塑的多样性、夸张性。每位同学在制作前先像视频内容学习,进行和泥。一遍遍的揉捏,摔打,形成了软硬适中的好泥。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先前的构思,每位同学都将自己所思所想画在白纸上,更方便创造!接下来便是塑型了,同学们利用泥塑室的丰富资源——“擀面杖”、小刀、镊子、刮边刀……这些工具在原本没有形状的陶泥上一遍遍、一圈圈地“跳舞”,形成了最终的成品。待一周阴干后,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磨,让它变光滑,再用五彩缤纷的颜料在面具上进行绘画,红、黄、蓝、绿、紫……这些颜色在同学们的手上运用得当,使得作品看起来惟妙惟肖!有的好似齐天大圣孙悟空!有的好似丛林之王狮子!有的好似日本舞姬!
我们虽然不是伟人也不是艺术家,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会创作,一颗充满童话的心也会创作巨作。可能我们不是心灵手巧,但也会小心呵护。民间艺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继承去探究。艺术缘起民间,民间传承艺术,让我们动起手来,一起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