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以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丽骄傲的礼物。也许,只用一个默默无闻的领头人,便可带动一片圣洁之风,也许,只用一点文明点缀,,便可唤起人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有风度的一伸手,有修养的一句话,都充斥在人们心田,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那舒缓的感觉。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就在前段时间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上上个礼拜的某一天早晨,我如往常一样在图文楼等电梯去机房,与我同等的还有许多同学。这时,校长来到了我们旁边,同学们都礼貌的打了招呼:“校长早!”,然后继续等电梯。不一会儿电梯来了,同学们蜂拥而至,随后我也进了电梯,而校长则在最后进的电梯,当电梯门关闭的那一刻,校长开口了:“同学们,按道理说,你们遇到老师是应该先让老师进电梯的,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你们今天遇到的是我,我可以让你们先进,但是希望你们下次再碰到老师,要懂得尊敬老师”, 同学们听后都默不作声。校长用亲切的话语对我们讲述了这么剪短的几句话,却使我们受益匪浅。所以,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份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会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吗?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共创一个美好、和谐、文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