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2015)。对于出生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而言,那是一段已经遥远的历史,但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也不可以被遗忘。所以在9月18日,我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抗战特别节目:《开讲了》,去寻找、传承抗战精神。
她,是这期节目的开讲嘉宾,她拥有着炮弹纷飞的童年,亲历着难忘的抗战岁月,此时着一身军装精神抖擞地走向主讲台,她便是王晓棠女士。在开讲前,她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70年前的8月,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那时她才刚小学毕业,而70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81岁的老人,与大家分享她的抗战经历,感慨万分。
在那个年代,有一种童年,是逃难。一个三岁半的孩子,本应该是温室里的花,却一下子被扔到野外去生长。跟着爸爸妈妈,和许许多多的人挤在一个大卡车上,没有吃的,只能用路边的麦粒充饥。
在那个年代,有一种疑问,是为什么日本要打到我们中国来。才三岁半的孩子,她不明白,爸爸这样回答她:“日本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日本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在那个年代,有一种中国群体,不是一盘散沙和东亚病夫。逃难到武汉,满街都是人,他们在演讲,在喊口号,在唱歌,这样热情高涨的氛围包围着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她被感染,她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主动上献金台,为抗战捐款。
在那个年代,有一种欢庆,是日本投降。当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拥到大街上去,凡是带响的东西都出来了,放着鞭炮,吹着口哨,敲着脸盆……
王老师的演讲深入人心,她说:“没有国就没有家,你要有家,就要爱国,就要打出去!”
我们现在享受着和平年代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但我们要记住:勿忘国耻,牢记国史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