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柴静的名字,我显得很陌生,隐约能从实事、网上或者是同学们课间一些八卦中听到她的名字,据说是一名记者,以目前雾霾的严重情况为题,做了评论。事实上,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过这个事件,大多不过是有所耳闻,也说不出什么违心的话:她应该是个称职又或者说是个不错的记者。毕竟雾霾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学生的我,也就着自己的想法就这么聊一聊。
于我来说,雾霾其实很让我困扰,因为呼吸道的疾病,学校所处的地方恰好又是在雾霾比较严重的区域。由此,有些时候心里的埋怨颇大。当今社会表面十分注重对于雾霾的治理,但是成效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时常会看到电视上的某些频道放着一些公益广告,就说今年过年吧,年前我就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中的PM2.5,广告做的很用心,宣传的方向也很正确,但是实行的时候,似乎有些许困难。“过年吗,总要放些鞭炮啊什么的响一响,来年图个好兆头!”祖母总是这么说,这我也能理解,他们都是老一辈人了,总留着一些老一辈人的传统,便也不想阻止,不想打破了这“好兆头”的幻想,大年初一街道上或多或少留着些点燃鞭炮后的烟味,倒也成了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想而知,一个年过完空气质量又会差多少,此处我倒是想到一个办法,与其去改变一些人的看法,又或者说用强制的手段来严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何不试着去迎合这种传统做些创新,比如研发出减少烟尘,减少燃放会产生PM2.5的烟花爆竹岂不是更好,何必直冲着一面拼个你死我活的。
既然用了例子,不妨再说一个。就由我们学校来说,地处经济开发区,供电等等都需要工厂,可是离学校不远的大烟囱实在让人头疼,管理似乎不奏效,又不能让他把厂子关闭,毕竟这一片的生计还要靠他,对于这种事情,我认为处理方式也颇为简单,若是可以积极创新,培养一批创新人才,这类事情是不是可以得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环保固然重要,但是却很难在事实中实现,一个国家的发展,势必主意就需要消耗能源,同时消耗能源又会产生污染,又开始提倡环保,如此的死循环,有何意义呢?
其实仔细想想,对我们人类来说,此类事情层出不穷,大自然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对我们进行“惩罚”,若是我们一早就注重这些事情,也不至于现在总被这些事揪的头疼。
我们还是该做些让步,好好改进生活方式才是,不仅仅是需要国家的努力,个人也十分重要,毕竟这个星球还是我们的唯一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