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
截至3月2日上午9点30分,《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即将突破2亿万次,随着播放次数不断的刷新,纪录片也彻底火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柴静雾霾调查#的阅读数达3亿。茶余饭后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的可能都是《穹顶之下》 ,从青少年到中年之间着实火了一把,人们真正意识到雾霾的严重性及危害。但是随着热度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的骂战。大部分人都被感动点赞,但也有一些反对质疑的声音,就像俞敏洪的观点有反对声是件好事,君子和而不同。但有些反对出发点让人心疼,怀疑柴静背后有其他势力支持等等。有些人习惯去寻找别人做事的动机,并且解释动机越阴暗越兴奋,这往往是可悲的。
《穹顶之下》真正值得人们讨论及认识到的应该是雾霾的危害及如何治理雾霾,如视频所讲这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而且这是我们每个人亲身参与其中的斗争。视频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且不说是否科学准确,至少可以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直观的认识雾霾,知道它从何处来,要怎么做才可以还给天空一片蓝。这个纪录片就像是生活在雾霾底下的我们的挣扎与呐喊,这也是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一种督促。
对于《穹顶之下》这样涉及众多专业知识且影响力巨大的作品,专业人士加以辨析和讨论,这是好事,是多少科普活动希望取得而没能取得的难得效果。但是,希望这种辨析和讨论,不要错得更多。
重返蔚蓝地图,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