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 正文
教育叙事:规范使用手机,实现教育“回归”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经济管理系 毛艳青 | 日期:2015年4月2日 | 浏览8172 次]
  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不同,学业的负担减轻,高考的压力不在,都使得学生们自我放松了要求。人手一部手机,自控能力不够的,上课不听讲,偷偷玩手机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甚至补考留级。课后,手机成了课余生活主旋律,无意参加活动,失去了培养兴趣、提升能力和素养的机会。这种无心听课、分散精力的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是严重。
  手机的管理在我班也是一波三折。
  导而不罚,群魔乱舞
  刚一到办公室,同事们就纷纷提醒我看校园网,“你们班被通报了,因为手机”。我一看,果然,班主任群里违规使用手机被通报的班级里,赫然有我的大名。我倒也没有生气,只是心里在想:“机会果然来了”。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玩手机的现象在开学的三周后有点“抬头”,被发现而被通报的事情,是意料之内的。我就等这个契机呢!
  事实上,开学初我就反复强调了学校对于手机的使用要求,教学区和实训区全天候不得使用手机,要求同学们自觉管好手机,这也在班里形成了一个氛围:使用手机是违规的。我之所以没有拿出班主任的权威立刻强制收手机,是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做到让学生们心服口服而只是表面服从,那绝对会是你“上有政策”,他们就“下有对策”。你每天收手机,那我交个废手机给你还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但是,光讲道理没有惩罚对一部分不自觉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很快,他们就从刚进校时偷偷使用手机,发展到了上课也偷偷地、情不自禁的拿出来玩了,玩游戏、看小说、聊天……忙的不亦乐乎。一段时间下来,几个手机痴迷者上课不听、技能不练,月考和技能成绩垫了低。如果让这种不以为然的“先锋们”玩到一定程度(当然这个度要及时把握,不能让歪风邪气走的太远而失控),事实会教育他们的,有时候不让他们吃点苦头,他们是认识不到手机的危害的!不玩手机的旁观者也会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教训。
  抓住契机,以情动情
  班会课上,我显得颇为严肃,向全班告知了我们班被通报的情况,并将被通报页面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毕竟是热爱集体的,面对我的气愤和这种集体的耻辱感,大家都低下了头。我痛心地说:“我是多么地信任大家的自控能力,看到违规使用手机,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提醒大家,从来没有强制收过谁的手机。可是,你们看看,我的信任换来了什么结果?!”
  然后我请班委们发表“感言”,毫无疑问,一致强烈谴责班级中的“屡教不改者”。我又请了几个平时喜欢玩手机的,也让他们说说玩手机的害处,各个“滔滔不绝”,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还不是“信手拈来”?!
  一番“攻心战”后,统一了认识:大家都觉得是老师一忍再忍,可就是有不自觉的人存在,现在是对玩手机“动真格”的时候了。
  统一认识,集体决议
  我“步步紧逼”、“趁热打铁”说:“大家都明白手机不恰当的使用,害人害己。现在被通报玩手机的同学不知道是谁,就知道是我们班的,那就应该全班承担责任!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手机到底该怎么正确使用?既能和家人保持联系,又不影响学习。不规范使用违纪了怎么办?看全班都受连累?”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充分讨论,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意见的权利,在纸上写出意见,然后每人签名。
  根据收上来的讨论结果:41票赞成收手机一劳永逸,8票赞成自觉地自己保管。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决议:设立两个手机督导员职位,每天早读课前集中将手机收上来,锁在电教柜里。中午午休时发还,但不得在教学区使用。午休前,再将手机上交,放学时发还。不交手机或私自带其他手机而被发现的严惩:如在教学区使用手机,扣常规分15分,老师收手机保管10天;第两次被发现,常规扣30分,通知家长,收手机保管一个月。如再犯,常规分扣50分,收手机到学期结束,通知家长来拿,要求加强家庭教育(收手机的时候,会把SIM卡退还学生,因SIM卡涉及学生个人信息、通讯消费等。把SIM卡退还学生是对学生隐私权和财产权的一种尊重,同时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矛盾和纠纷。此外,我班的常规分,学生是非常重视的,因常规分领先的50%,会在期中后家长会上表扬,分数落后的,按一定比例,最后几名同学操行等地为及格,且不得参加学校和班级任何形式评优评先;每隔两周,就公布一次本阶段常规分数,全班表扬或个人反思,对违纪违规次数多的,按班规接受一定惩罚。只有认识到了常规分数对他们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意,不会随意违纪扣分,并会积极争取机会加分)。
   扩大宣传,家校合作
  手机是家长买的,将来收手机也要家长配合,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班级的工作产生很大影响,要让禁玩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要得到学生家长认同。
  为了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也给每位家长都发了《告家长书》。内容如下:“为了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规范管理,让学生回归课堂、回归课本、回归活动、回归学生交流和回归技能训练,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合理安排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能力,现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规范作如下安排:1.加强学生使用手机管理,明确规定学生在教学区和实训区全天候不允许使用手机,各个班级可以用教室里手机袋和收纳箱集中管理。2.宿舍区将在22:00至第二天早上7:00断校园网,保证学生睡眠和身心健康。请各位家长予以理解和支持,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这一《告家长书》,得到了所有家长一致赞成,毕竟家长都还是害怕孩们玩物丧志的。
  班会节目,自省其心
  玩手机的习惯,很多同学在初中就已形成,你现在提出要求,也有学生还想不通。在逆反状态下,事情必然难以推进。我决定在班里召开班会,主要议题就是:正确使用手机。采用比赛形式,同学们自由组合,人人参与,节目形式随意,同学们给每组打分,评出最具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受欢迎节目奖、最具镜头感奖等。
  在班委组织下,大家热情高涨,策划、确定角色、背诵台词、制作PPT,选择背景及音乐等,忙的不亦乐乎。最后呈现给大家有小品、朗诵、辩论赛、三句半、知识抢答、家长寄语、访谈等,最后一个环节,在已打印成文的手机正确使用倡议书上,全班同学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快乐看表演的同时,大家也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这个道理,班规再执行起来阻力就会少很多。
  教育不是一味的“禁止”,更重在引导和疏通。如果你只是简单宣布:全班一律不得“带手机”,带来了就没收,可能做的到吗?你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猫和老鼠”。那些被发现使用手机而受到处罚的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倒霉,不小心而被老师发现了,其他同学会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下次自己要做得更隐蔽一点。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违反了校规、不应该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们都成了反侦查的高手。你不许我开机,打我电话来查证时,学生就把班主任的手机拉进黑名单;你让我上课把手机上交,我就告诉班主任手机忘在家里没有带来……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道理先要跟同学们讲透,理不讲透不能强行推进;理讲透了再制定基于全体同学意愿的班规,有计划,按步骤地执行,而一旦执行起来就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含糊。
  刚柔相济,师生和谐
  手机管理是项长期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后,我班仍有冒着侥幸心理偷偷玩手机的。我没有暴跳如雷,觉得学生挑战了我的权威。学生犯错了,这不可怕,按班规处理就是。重罚之下,他总是会有所改变。我们要给学生受到惩罚、认识错误从而改变行为习惯的过程和耐心。
  说实话,教师没有权力没收学生的个人财物,我们现在的所谓“没收手机”,也只是暂扣一段时间,最后还要还给本人或家长的。有的老师不仅收手机,并且当着学生的面摔掉,这绝对是错误的!也许你逞了一时威风,但后果很严重,学生私有财产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家长袒护,到学校来闹,你就“吃不了兜着走”。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赔偿别人的损失。这样一来,最后的胜利者就成了闹事的家长和学生。班主任的威信不仅得不到维护,更会大大受损!
  幸运的是,我从来不会因为暂扣学生手机而跟学生搞成僵持的关系,一般是通过谈话的艺术,让学生进办公室时是“焦虑”“怨恨”,离开时是“心服口服”。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为什么有的老师能收的到手机而有的老师却不能,别人可以行得通的办法到你那里却屡屡碰壁的关键,就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意在起作用。师生间关系和谐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老师要既像朋友又像家长,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有亲和力,同时又是有权威的,即要做到所谓“恩威并施”。需要关怀,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需要和兴趣,对犯错误同学要以理服人。学生个体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全面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天真和幼稚,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既有个性张扬、不容易管教的学生,也有乖巧听话,不需要你操心的,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和个性强的同学要多给一些温暖、信任,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孩子建立友好关系。这样,师生之间的沟通顺畅了,班主任才能调动管理好整个班级,形成凝聚力。遇到像收手机之类的事情,就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会造成矛盾激化。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