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经济系 >> 正文
学校手机管理之我见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经济管理系 1113班 张璐 | 日期:2015年3月26日 | 浏览4391 次]

  随着我国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着各种变化,手机作为便利的信息沟通工具,大量涌进校园,手机消费成为大多数学生新的消费项目。
   一、大专生携带手机到校的利弊
  要对学生携带的手机进行管理,应如何管理?我们必须对大专生带手机到校的利弊作出客观的比较。
  ⒈ 大专生携带手机的作用和意义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为大专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作用:首先,学生携带手机能方便与家庭的联系。有一些学生学习不自觉,行踪和行为难以掌握,有些家长便主动给孩子配了手机,定时或不定时地关注监控孩子的行踪,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住校学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的接送,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生意外事情也可以随时联系呼救。其次,便于同学之的交流和扩大交际圈。现今的大专生学习任务和压力日益沉重,不少学生深陷于课业负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同时也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获得较广阔的交际空间。再次,学生使用手机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作为网络通讯的组成部分,也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等特点,无疑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另外,使用手机可以体现独特个性,增添生活情趣。手机特别是智能化的高端产品为新一代的学生炫出自我风采、展现自我生活个性的心理需求提供了条件,因而增添了生活情趣。
  ⒉大专生携带手机的弊端
  大专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携带者都能使用其利好一面,大专生带手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首先,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用手机收发短信同样会让人迷恋,因此拇指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一些学生在午休、睡前、半夜甚至课堂上发短信几乎达到痴迷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也影响到其他同学;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功能已不只是通话发短信,价格越来越低的智能手机在中学生中逐渐流行起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玩起迷藏来,用它们听聊天、看电影、玩游  戏,而学生在课堂上隐蔽的动作老师很难发现,以至于很难有效制止,课堂的学习效果肯定每况愈下,而一旦考试季节来临,用手机作弊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其次,手机 成为校园安全隐患。手机应属贵重物品,学生携带手机很容易成为抢劫的对象,一些不法团伙就专把矛头对准学生,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受伤;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  当,如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的整蛊、骚扰信息,有时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也引起了不少矛盾和纠纷;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  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二、对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确保管理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⒈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
  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不少情况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于上学时段完全与外界隔离。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带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⒉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⒊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
  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违规带入的手机的处理,要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认清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带手机的意义。
  ⒋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注重方法与技巧
  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这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违背了学校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
  ⒌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注意程序公正
  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的正确处理,关系到管理成败,必须把握好尺度,首先应当和学生说明处理的事实依据和校规依据,听取学生的申辩和异议;其次要把SIM卡退还学生,因为SIM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讯消费等,把SIM卡退还学生是对学生隐私权和财产权的一种尊重,同时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