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的风采 >> >> 正文
“三风”建设特稿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办公室 学工处 督导评估办公室 | 日期:2014年10月9日 | 浏览13948 次]

  编者按:刮什么风,就下什么雨,兴什么浪。好校风的教化胜过天使的拯救。好孩子进入好校风的学校会变得更好,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进入好校风的学校,会跟好样学好样。学风、教风、校风犹如教育大厦上的三根风向标和擎天柱,代表教育的风气和质量,“三风”不良,教育势必滑坡。
  开学典礼上,刘维俭校长对学生提出“对自己担起责任,努力学习,有意义的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的要求,升国旗仪式上,王巍平书记对学生提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练好每一项技能,开展好每一项活动,做成功的代言人”的期望。新学期以来,学校强化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浓郁的教与学的氛围弥漫书香校园……这里是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1405班:住校生活,我们准备好了
  1405班45名成员,大家怀揣着梦想聚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31名同学由于路途远等原因,成为住校生。在住校生群体中,大多数同学是首次住校,从小到大从未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
  在家很少做家务的我们,慢慢学会了铺床叠被,宿舍卫生由我们共同打扫。早锻炼是住校生每天的重大活动,准时到场,列队整齐是晨跑的最低要求。紧张而有序的一天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拉开序幕。
  晚自习,我们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作业做好,一天功课的预复习结束后,就是我们的自我提高时间了。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各类书籍成为我们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有时还会将思念父母之情写在周记里,期待与父母团聚的那一刻。
  晚自习结束,回到宿舍,这时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光。舍友之间的友谊在此时加深,大家带来的水果零食彼此分享,宿舍成为欢乐的海洋。
  熄灯了,一天的住校生活也临近结束。等到太阳升起时,我们早起,再次迎接新的收获。
                                       (基础部1405班 金银娜)
  1315班:做好“传帮带”,普及技能集训队经验
  技能是职校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标准之一。我校历来重视技能教学,在各级技能大赛中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出了拥有过硬技能的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如何使技能大赛集训队的经验更快更好地普及至普通的学生,一直是我校相关部门和教师追求的目标,经济管理系1315班进行了有益尝试。
  1315班马家欣同学在暑期参加了校电子商务技能大赛集训队,从零开始,扎实地学习了相关技能。尽管在开学后退出了,但在班级同学的强烈要求下,她利用每周五的自习课,站上讲台,将集训队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全班同学,使每一位同学都接触到了技能集训队学习和训练的“精髓”。通过马家欣同学的“言传身教”,同学们都表现出很大的学习兴趣,对商贸类技能也有了全新认识,并且对技能学习与训练有了更大的热情。
  由原技能集训队员做老师来进行技能教学是1315班进行的一项尝试,相信这项尝试,对于将技能大赛成果普及能起到积极作用。(经济管理系1315班 杨宇)
  1443班:最爱是你——德育课邵敏霞老师
  我们是新生班。两周过去了,任课老师悉数登场。我们彼此认识后开始慢慢了解对方。老师们都十分亲和,也极具个性,而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任教德育课的邵敏霞老师,因为她,德育课充满精彩。
她语言十分幽默,总是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她会夹杂一些方言和时下流行的俏皮话,可爱极了。不过,她的小眼神特别犀利,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
  她打扮不花哨,穿着很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简朴的老师吸引了我。她上第一节课时运气不好,投影坏了,精心准备的课件没法播放,可她仍生动有趣的讲完了整节课。她提出各种问题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她让我们算可以奋斗的时间,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要抓紧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上课更多的是将知识点放在现实事例中分析,而不是单纯让我们背记知识点。由于她总能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状况完美结合,因此常让人听得入神。在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她是开明的,答案是开放的、多元的,我们在思维碰撞的同时还能听到她独特的见解,感觉很充实。
  她的上课方式很灵活,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作为组员,不管你是否主动,只要发言,就能为自己的小组勇夺分数,并且以这个最终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这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学生都在乎成绩。这样就激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课堂。在增强自信心和语言表达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她的课堂,让大家懂得了作为职校生的价值;她用生动的例子告诉大家不能虚度光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发光发热;她告诉大家,没有高学历没关系,只要脚踏实地肯吃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也可以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第一节课,邵老师说:我们因为缘分一起相遇。邵老师,我们也感谢上天给了机会,让我们遇见你。期待今后您上的每一节德育课。(艺术设计系 1443班)
  1351班:一位机电工程系学生的随笔
  我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更精彩
  (9.20  星期六  多云)
  记得一年级时,就听过戴处长上的党课。可惜机会不多,老实说,了解戴处长的事迹,还是断断续续从周围人的口中听说,大致内容总是:今天有谁打架了、谁谁谁没有带胸卡啦、早餐在教室吃啦等违纪被戴处长发现并批评教育之类的事。渐渐地,大家在心里达成了共识:不要做被戴处长批评改过的学生。
  直至今日,在戴处长给我们班上了第一堂德育课之后,我的认知里又新添了个不同的戴处长的形象。他不是那个学工处总是批评教育不良学生的戴处长,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普通却又与众不同。
  从小到大,我上学一路走来,太多太多的老师,他们都很认真负责,总是努力让我们学到更多知识。而在这个匆忙世界,却又极少的人会去踏足我的精神领域,而老戴不同(同学们这样叫他),他的课让我不仅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引领我,让我懂得什么是梦想,怎样去追逐梦想。
  老戴说:“要多读书,在有限的生命中去体会到更多不同的生活”。他的话普普通通,但却勾起了我对读书的渴望。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却又不知为何忙碌。匆忙中,忘记了精神的空虚。偶尔,静下来想,发觉连灵魂都是单薄的,不知道现在的自己为何而活,也不清楚对未来有怎样的期望。
  老戴的一番话后,我有了思考。如今的自己十七岁了,人生的未来还有多长,若我将活到八十五岁,那么我的人生已过去五分之一了。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改变历史,但我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更精彩,正如曾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厚度。”
  上学期的辉煌,我们这学期依旧可以
  (9.22  星期一  雨)
  今天的广播校会,老戴说了方方面面,但我想无论怎样都是希望我们这些学生如何好好学习,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有良好行为习惯是首要的。
  学习固然重要,然而内在品质才是关键,它更能影响我们的人生。期间,老戴点名表扬了开学以来各方面都表现突出的班级。等了很久,始终没有我们班,心里不由得有些失落。可细细回想,不够优秀的地方真的很多。开学有一段时间了,班级也是时候步入正轨了,偶尔失落一下也未尝不是好事,这说明我们还有进步空间,有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我从不认为我们班比别班差,应该相信大家,我们能行。上学期的辉煌,我们这学期依旧可以,甚至做得更好。
  如今再度提起笔
  (9.23  星期二  阴)
  这学期的第二次书法课,王老师教了几个基本笔划,许久不练字的手,紧紧握着笔的手在发抖。王老师在一旁看了我写的,夸我写的不错。这或许只是一个鼓励,却让我从心底里感到了深深的愧疚。记得那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当时的班主任张老师身边跟他学练字,只怕那时的字比如今好了不知多少倍了。曾经的努力,曾经的辛苦,可如今荒废的只剩下了这些。而如今再度提起笔,似乎也找不到当时练字的那种心境了。
  我突然觉得就这么上晚自习也挺好的
  (9.24  星期三  多云)
  早晨班会的时候,徐老师和我们住宿生说起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晚自习的纪律。晚自习期间,由于班长要检查全系纪律和卫生,所以徐老师将这个工作交给了我。虽然我并不认为自己会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我们班同学向来是配合管理的,再加上由班长在后面出谋划策,晚上的教室里格外安静。大家都捧着书在阅读,我在讲台上写着当天的电工笔记。不知为什么,我发觉自己的时间总是满满的。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我突然觉得就这么上晚自习也挺好的。
                                       (机电工程系1351班 朱晗益)
  时评: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定位在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内涵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笔者认为:内涵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必须把校园文化作为精神核心,把师生发展作为永恒主题,把教学实训作为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办有底蕴、有品位、有特色,有魅力、有活力、有理想的现代职业学校。
  学校两年的“国示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后“国示范”建设中,学校提出内涵建设为核心,首先,应以“刘国钧精神”为校魂。积极建设学校“幸运文化”,继续研究探索“幸运教育”,深入构建“教学信息化”,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发展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至关重要,对于职业学校教育也同样意义重大。
  其次,师生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师生发展一定是学识、道德、情感乃至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师生发展需要引领,也需要疏导和矫正,更需要正确促进和评价,但这一切又必须紧紧围绕师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个目标,以此实现学校里人的原生态发展。关于教师发展,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这样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实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实则是揭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真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学校内涵建设要紧紧扣住教师发展这个主题,致力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蓄养,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眷恋、牵挂、惦记的归属感。学校也只有成为教师心中的“家”,教师才会真正的潜心育人、提升自己,学校的发展才会生动起来。学校出台的教师成才、发展措施和制度,以“善教、善导、善研”为引领,推行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型教师为框架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系统,提供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国钧讲堂”,旨在致力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养丰厚、身心健康、勇于进取、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育人团队。如此,找准了方向,内涵建设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成长是学校内涵建设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要敢于抛弃那些浮躁的功利性的外在“标签”,让教育回到她本该运行的轨道,回归学校内涵建设的本源。
  最后,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学校内涵建设,必须借助于教学改革这个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做好教学实训改革,要内力和外力一起发力。所谓内力,是指在任课教师中大兴学习之风,大兴研究之风,让课改接上地气;所谓外力,是指邀请专家引领指导,开展与名校对接活动,让课改尽可能少走弯路接上真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校在教学改革中瞄准“教学信息化”构建,致力于践行伟大教育家孔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学信息化”遵循的理念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贯穿教学实训始终的管理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结构为突破口,以促进自主学习为目的。”“教学信息化”的内涵可以总结概括为:一句话,两件事,三种效果,四个标准。一句话:学而时习,日知月累。两件事:组织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学习;教学组织,让所有学生都学会。三种效果:教育变简单,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四个标准:知识学生生成,内容课堂掌握,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幸福快乐。通过“国示范”建设,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在全省处于领先,这为教师“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教学信息化”课程改革也风云正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翻转课堂”,持续开展同课异构,同伴互助,以教师共同体为平台,促进教师素养和课改质量同步提高。
  总之,师生发展呈现出双赢局面,学校内涵发展才算是走对了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学校内涵建设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落实好这项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只要抓住了学校文化、师生发展和教学实训这些关键点,学校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学校才会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督导评估办公室 杨春柏)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