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园时评 >> 正文
校园时评: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督导评估办公室 杨春柏 | 日期:2014年9月28日 | 浏览12945 次]
  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定位在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内涵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笔者认为:内涵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必须把校园文化作为精神核心,把师生发展作为永恒主题,把教学实训作为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办有底蕴、有品位、有特色,有魅力、有活力、有理想的现代职业学校。
  学校两年的“国示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后“国示范”建设中,学校提出内涵建设为核心,首先,应以“刘国钧精神”为校魂。积极建设学校“幸运文化”,继续研究探索“幸运教育”,深入构建“教学信息化”,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发展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至关重要,对于职业学校教育也同样意义重大。
  其次,师生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师生发展一定是学识、道德、情感乃至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师生发展需要引领,也需要疏导和矫正,更需要正确促进和评价,但这一切又必须紧紧围绕师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个目标,以此实现学校里人的原生态发展。关于教师发展,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这样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实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实则是揭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真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学校内涵建设要紧紧扣住教师发展这个主题,致力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蓄养,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眷恋、牵挂、惦记的归属感。学校也只有成为教师心中的“家”,教师才会真正的潜心育人、提升自己,学校的发展才会生动起来。学校出台的教师成才、发展措施和制度,以“善教、善导、善研”为引领,推行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型教师为框架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系统,提供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国钧讲堂”,旨在致力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养丰厚、身心健康、勇于进取、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育人团队。如此,找准了方向,内涵建设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成长是学校内涵建设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要敢于抛弃那些浮躁的功利性的外在“标签”,让教育回到她本该运行的轨道,回归学校内涵建设的本源。
  最后,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学校内涵建设,必须借助于教学改革这个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做好教学实训改革,要内力和外力一起发力。所谓内力,是指在任课教师中大兴学习之风,大兴研究之风,让课改接上地气;所谓外力,是指邀请专家引领指导,开展与名校对接活动,让课改尽可能少走弯路接上真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校在教学改革中瞄准“教学信息化”构建,致力于践行伟大教育家孔子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学信息化”遵循的理念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贯穿教学实训始终的管理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结构为突破口,以促进自主学习为目的。”“教学信息化”的内涵可以总结概括为:一句话,两件事,三种效果,四个标准。一句话:学而时习,日知月累。两件事:组织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学习;教学组织,让所有学生都学会。三种效果:教育变简单,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四个标准:知识学生生成,内容课堂掌握,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幸福快乐。通过“国示范”建设,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在全省处于领先,这为教师“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教学信息化”课程改革也风云正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翻转课堂”,持续开展同课异构,同伴互助,以教师共同体为平台,促进教师素养和课改质量同步提高。
  总之,师生发展呈现出双赢局面,学校内涵发展才算是走对了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学校内涵建设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落实好这项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只要抓住了学校文化、师生发展和教学实训这些关键点,学校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学校才会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