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风采 >> >> 正文
最美舞者——《感谢生命的美意》读后感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经济管理系 1113 朱晴琰 | 日期:2014年4月21日 | 浏览7490 次]
  如果一个以舞蹈为梦想,却在大地震中被困26小时最终失去双腿,失去女儿,失去丈夫的女人,都在用她的生命去挑战自我,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梦想一搏?
  报道的第一天,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廖智的《感谢生命的美意》,在茫茫书海里挑中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它的题目,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充满着正能量的书,也是一本充满着故事的书,将书抽离书柜,看了下封面,是一个笑的很单纯的女孩,再仔细看,她的边上放着一对假肢,这就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生命让她拥有了残疾的身躯,而她又是如何发现的生命的美意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书中的世界。
  廖智本是一名很普通的舞蹈老师,她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丈夫,女儿和婆婆,然而,这些美好都被汶川地震埋在了废墟之下,最终仅自己获救。地震使她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可以实现舞蹈梦的双腿。
  而她有坚强。截肢过后,若想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意味着廖智必须要学会适应和使用假肢。这又谈何容易呢?在自己用假肢都第一步路的时候,廖妈妈兴奋地跑遍了整层楼,告诉病人们:“我们家廖智会走路了,快出来看啊!”有的病人坐在轮椅上出来看,不能坐轮椅的就让家属把病床推出来看了,大家激动地看着廖智一步一步踏实的走着,却不知,这对于截肢刚刚几个月的廖智来说多么地痛苦,眼看这就要走不动了,这时候意味大妈喊道:“廖智,再走几步,我儿子出去了,我用手机录下来等他回来看。”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看着父母们病友们殷切的期盼,廖智使出了吃奶的劲,因为她知道只要她走出了这几步,那些同样因为截肢的人也许就会因为她重新燃起自己通往梦想的道路!
  她的乐观。廖智从截肢开始便换了好几处医院,从开始简陋的棚子,到重庆的医院等,即使身处地方不一样,但相同的是,只要有廖智在,欢声笑语就在!刚刚截肢完,她却能够开始跟医生护士开玩笑,还讲笑话给病友们听,以至于后来那些在震中忙着抢救手术的医生一有空就会去廖智所在的帐篷,他们说:“大地震让人们收到了很大的冲击,每个帐篷里面的病人眼神里都充满着绝望和痛苦,只有廖智在的帐篷里充满着笑声,忙了一天,在这里也能得到点欣慰。”
  雅安地震来临,廖智没来得及请假,就与妈妈立即参加了雅安志愿者团队,从一名不被人看好的残疾人志愿者,到一步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她组建了自己的志愿者团队,被评为了“最美志愿者”。
  她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爱。廖智是不幸却又幸运的,尽管地震夺去了她完美的家,完整的身躯,却没有夺走父母和朋友的关爱。当被埋在废墟下时,是父亲不顾余震,一次又一次地坚持,让廖智萌生了活下去的意愿,也是父亲,在帐篷外拉住哭哭啼啼赶来的朋友,说:“如果你们要哭,请哭完了再进去,我们廖智都已经这样了,她还没有哭,请你们一定不要在她面前流泪。”
  人是因为爱而变得坚强,还是因为坚强而懂得爱呢?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爱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因为爱让我们有更大的勇气活下去,因为爱我们愿意变得坚强!
  从廖智身上学到的最大一点,就是——学会软弱。或许有一天,我们突然失去了最珍贵的,变得一无所有,那我们又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呢?她告诉我,我们很幸运,因为当我们失去一切软弱到极致时,也是我们力量最容易积蓄的时候,因为跌倒了谷底,我们不用担心跌的更惨,这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积累的,而哪怕是得到的一点点进步都是在成长,如果学会软弱让我们更幸运,那么软弱也是好的。
  “当痛苦都可以变成感恩和赞美生命的来源,就让我再也找不到一个理直气壮去抱怨什么的理由。”这是来自书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将那些试图将我们击垮的,都变成生命中至深的感激吧,廖智用她的正能量把自己最大的不幸转化为自爱的勇气,然后把这份强大的爱向世界播种,灌溉众人的心苗,偶然品味完这本书的我,希望通过这片文章继续传递生命的美意!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