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 正文
“透视技能大赛”之三:技能大赛收获不只金牌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办公室 皇甫大欢 蒋小莹 | 日期:2014年4月1日 | 浏览11937 次]

  编者按:在职教人看来,技能水平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而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表现,则直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技能教学和培养水平。自2007年以来,全省大赛已举办7年,在“硝烟弥漫”的奖牌争夺战背后,很多基层职业学校从中受益,作为“金牌专业户”的“刘国钧技能军团”的师生们体会颇深。
  校园网特编发一组文章,透视、解读技能大赛引航职教改革的现象,感受投入大赛之中的专业教师、学生们所收获的成长。

  
  在刚结束的2014年江苏省技能大赛上,我校在7个专业大类27个项目全省角逐中,摘21金29银18铜,可谓成绩辉煌。“然而,技能大赛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金牌”。张桂春副校长这样说。
  多年活跃在技能一线的我校副校长,同时也是机电系主任的林春说:“起码有三项受益:首先是学生受益,其次促进了教学改革,再者,打造了豪华阵容的技能教学团队”。该系在本次大赛一举夺得9金,在数控类项目上可谓全省“一枝独秀”。
  教学模拟企业,学生直接的受益就是就业本领增强
  参赛同学,首先是直接受益人。技能大赛的题目,尽可能模仿企业生产一线,用企业标准来进行评判。因此训练中都是由项目引领。他们技能突出,见多识广。毕业进入岗位后,很快能独当一面。
  据学校跟踪调查,技能集训学生进入社会后,普遍职业起点高,技能价值大。很多如今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这里有几个例子,我系毕业生姜伟东,现就任武进高新区某公司技术副总一职,年薪30万。朱世成任武进道诚公司技术副总,股东之一。夏任波省赛一等奖,被常工院以特殊人才引进。”林春副校长介绍。
  对优才的培养试行方法,带动了日常教学改革
  我校刘维俭校长强调,学校参加技能大赛,不是单纯为了比赛,更重要的是把大赛成果辐射到教学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教学模式变革。
  用林春副校长的话,“对优才的培养试行方法,带动了日常教改”。学校将大赛项目课程化,融入到平时教学中,从而让更多学生获益,技能得到普遍提升。
  以数控专业为例,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单从课程体系上的设计来看,原有的数控课程分数控编程、加工工艺、机床操作三块。现参照大赛模式,整合而变成一门课,即数控编程加工与操作。这种围绕典型项目进行的整合式教学,使学生从读图、编程、工艺到实操,对整一个零件的加工过程有了整体概念。基于生产的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与企业里生产流程完全吻合。
  多年参与大赛,打造出了刘国钧高职校“技能军团”
  就拿这次取得辉煌成绩的数控专业来说,09年时师资队伍底子还较薄,当时引进了4位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朱龙飞、沈钻科、曹建中、朱洪其。通过几位教师亲自参赛,以及和兄弟强校的拉练交流,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王子平老师是这方面典型。三年三个台阶,分别参加了市、省、全国技能大赛,都有斩获。
  更培养了团队精神。教师间打破专业框框,通力合作。例如数控综合加工项目需要数控车、数控铣、钳工等多工种配合,完成项目过程中经常需要互相搭台补台,这样的协作,也加强了团队凝聚力。
  此外,我校的校企合作单位航天创胜技术公司,也发挥企业自身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方面的天然技术优势,派两位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指导,为团队建设锦上添花。
  本届数控技能大赛周明虎裁判长这样评价该专业的技能团队:队伍最整齐、水平最高、没有短腿,每个工种都有精兵强将!”
  他们当中走出了 “国字号”金牌教练周欣阳、朱龙飞、曹建中。
  谈到对大赛的认识,林春副校长最后说:“技能大赛确实推动了课程改革,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与社会的距离。”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