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刘国钧研究会部分会员寻访国钧先生足迹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办公室 毛平 | 日期:2013年10月24日 | 浏览2959 次]

  10月23日,刘国钧研究会一行8人进行了题为“寻访国钧足迹,弘扬国钧精神”的活动。
  循着国老足迹,会员们第一站来到武进湟里镇。湟里古称“埠头”,地处武进西南,邻宜兴、金坛;湟里河横贯东西,孟津河纵流南北。自元明以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陆交通,引得商船云集,兴盛的商贸辐射到周边四县十六镇。112年前(1901年),年仅15岁的刘国钧就跟随同乡柳秀方来到埠头,开始了独立谋生——本次寻访活动即从此开始。
  湟里镇分管文教的马建忠副镇长热情接待了大家,他首先给会员们介绍了“湟里”名字的由来、建镇历史及目前该镇经济发展状况。说到一个多世纪前的老镇往事,马副镇长坦言,之前联系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此也知之甚少。许是刘国钧在这里仅仅呆了数月,亦或15岁的少年本来就不会引起当地人太多关注;不过,提到这江南名镇长达数里的弧形老街,马副镇长说还有旧时的影子。于是,在他的陪同下,会员们来到原本只存于国老传记中的老街:九尺宽的老街道早被拓宽数米,留着先生足迹的青石板也早被沥青覆盖。沿着下街、中街直至上街长长的沥青路,从仅存的老建筑中,大家能依稀辨识往昔的繁盛;中街高高的钟楼早已毁损不在,但街头略显空旷的三角地带仍兀立其间;会员们只能拍几张照片落寞离开。当然,马副镇长赠送的厚厚的《湟里镇志》给了一行不少慰藉。
  车行56里,寻访来到第二站奔牛镇。在这儿,刘国钧生活了15年,凭着吃苦耐劳的执拗付出、精明能干的商业触觉,他不断积累资金,为日后弃商从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奔牛高级中学,会员们听校领导讲起学校立校的故事:1932年,几位开明乡绅有感于奔牛当地教育空白,意办学校;找国老商议,先生一口赞同。后扩展教舍,先生一次拿出15000银元,解决学校亟需。后来,国钧故事和精神亦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校园内,会员们参观了800年银杏树,瞻仰了刘国钧等先贤雕像;“国钧楼”前,会员们仿佛回到老校园。
  走在奔牛老街,当年曾经让所有奔牛商人艳羡的和丰、同丰京货店遗址无存,但背依运河的位置和纵横密布的街市布局还是让大家啧啧称赞,留恋不返。
  回到市中心,寻访来到大成一厂旧址。从1930年起,刘国钧的大成事业渐入佳境:至1937年,“八年增长八倍的速度,在民族工商业中实在是一个罕见的奇迹。”(马寅初语)在大成一厂的求实园遗址、二厂的竞园阁,大家兴致盎然;循先生足迹,忆先生往事,越觉先生作为纺织巨子、爱国实业家的高大。
  在三厂旧址——曾名力公司现中华纺织博览园建设总部,有关部门为会员们请来两位大成老员工。两位老先生精神矍铄,说起刘国老,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谈与国老交往的亲历,谈国老之为人,谈大成事业成功的原因,也谈后人学习之要义。两位老先生认为:国老重信用,唯才是举,有未来眼光,重视企业文化,关注民生等等,这些都是大成文化的宝贵财富。
  走出大成三厂旧址,一天的寻访也近尾声。刘国钧研究会会长王亮伟调研员嘱咐大家:寻访将继续,思考亦继续,更重要的是,传承国钧精神、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要继续、要创新。

 


湟里马建忠镇长给大家介绍当地情况


奔牛中学校园内刘国钧等先贤雕像


大成二厂旧址竞园阁碑记


听老先生谈刘国钧往事


在大成一厂旧址合影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