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的风采 >> >> 正文
交通工程系学生许翼:天际梦幻——我的川藏骑行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交通工程系 许翼 | 日期:2013年10月18日 | 浏览13329 次]
  今年的我,18岁。2013年7月3号“离家出走”,来到“天府之国”——成都。7月8号,暑期川藏线骑行正式开始。
  成都到雅安的150多公里,让我受尽折磨,终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上坡路。到现在仍清楚记得当晚到达雅安东升竹庄,我们“常州四人帮”是如何狼吞虎咽,完成一次“光盘行动”的……
  到雅安后,仍不顺利。四川省特大暴雨导致雅安到新沟多处塌方,四川大桥被冲垮。比我们早一天到的骑友返回了好多,有被塌方阻止前行的,也有受伤返回的……许许多多“噩耗”,让我们内心产生了一丝迟疑:这条路该怎么走?休整一天,10号一大早冒着雨,我们的6人队伍照常出发。命运自有安排。在模棱两可之际,唯有选择内心最本真的信念。
  第一座高山——二郎山,给了我骑行上坡小试牛刀的机会。说真的,我是不适应的,海拔逐渐提高,加上之前从未骑过高山上坡,我的体能和信念在承受着考验。幸运的是,我顺利踩过了第一关。
  二郎山下,红色名城——泸定,站在泸定桥上,湍急河水让人目眩。拉着桥上铁链,开心的像个孩子扭动身躯,想象着是不是掉下河流,就会顺势而下直接被冲回常州……
  在情歌故里“康定”,4个人吃着藏族小妹妹剩下的锅贴,津津有味。想着:平时根本不会发生的事,在旅途中却会有意外,这或许正是乐趣所在……
  川藏线上第一座4000米以上的山,号称“折磨人最多的山”——折多山,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征服,什么叫站在垭口上的兴奋,什么叫“天际梦幻”。
  如果说折多山是最折磨人的上坡,那么接下来最折磨人的下坡——高尔寺山,让我受尽痛苦煎熬。
  眼睁睁看着前面一个山头沐浴在阳光中,等到了却要忍受冰雹洗礼,再加上下坡路坑坑洼洼,这对我简直就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骑到山下的,只记得下山以后做了川藏线上最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没有在雅江停留,继续前行到相格宗村。17公里的上坡,烂路的开始,让我骑到想哭,又欲哭无泪。当到达相格宗村三姐妹家门口,我是趴着爬进门口的,那个狼狈不堪,让我记忆深刻。
  由于相格宗村到理塘那一段路非常烂,再加上新加入的成员里有个女生,大家让我陪她搭车,所以就这样,直接搭车到巴塘。
  都说只要熬过雅江-理塘这段路,就意味着离开地狱来到了人间,果不其然,海拔的提升,也带动了风景的美好。
  到了巴塘,等老师他们集合,于是在巴塘休整。第二天接到常州一队友电话,他肌肉拉伤,暂时无法继续骑行,邀我与他结伴徒步(所谓徒步,就是一路走一路欣赏风景,如果行程较远的话,就去寻找顺风车,到达目的地),经过与王老师和家长商量,最终与肌肉拉伤的队友一起徒步、搭车。  
  我们通过通麦天险的时候,由于山体滑坡,一位北京骑友不幸牺牲!于是交通管制,等了大概5个小时才放行。当时天已黑了,那一路,我体会到什么叫危险。一边是江水,一边是随时都有可能掉落的石头。山路非常狭窄,如果你没到现场,估计很难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惊险(回常后,得知通麦大桥断裂,想起当时我想拍照,被一个部队士兵阻拦的场景,就是那座桥,看上去很结实,却没想到……我只能感谢“上天的怜悯”。)
  翻过色季拉山,意味着我们已离开人间,跨入天堂。
  鲁郎林海的风景,不愧有“小瑞士”之称。到达八一,第一次看见了红绿灯。八一到工布江达,再到松多。我看见了满天繁星,看见了银河系。那是怎么样的场景?相机拍不出,语言表达不出。
  最后一天,翻越川藏线上最后一道难关,最后一座高山——5013米的米拉山。站在了米拉山垭口上,内心激动。因为我知道,2000多公里的路程,14座高山,即将被我完全征服。
  对于1996年出生的我,无论用什么方式终结川藏线,到达“梦中的天堂”拉萨,我都为自己骄傲。
  在拉萨的日子,骑着自行车环绕过这个城市,也背着包徒步过这座城市,以布宫为起点,走过白塔,经过罗布林卡与博物馆,走向八廓街,走进大昭寺。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有黑头发,有黄头发,有藏族,有汉族,我们走进每一个驴友都会去的“雪域餐厅”……拉萨的人与景,布达拉宫的庄重,布宫里每一层台阶、每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每一位喇嘛与他们的金身,以及虔诚的叩拜者,这些印象就这样刻在了我心中。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