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 正文
培训心得分享之三:求真 至善 修德 允能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商贸管理系 王健 | 日期:2013年6月20日 | 浏览24295 次]
  揣着一份期待,我于2013年3月走进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12周)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市场营销专业的培训。来到哈商大(1952年建校,最初隶属贸易部,现隶属教育部,黑龙江省重点高校),入住商大酒店(3星级酒店,商大旅游烹饪学院实习基地),走进416房间,我的国培之旅正式启航。  
  正如哈尔滨商业大学校训所述,我的培训之路可用“求真”、“至善”、“修德”、“允能”高度概括。
  求真
   一、充实的理论教学
  参加国培的绝大多数教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教师,更有非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专业教师。基于服务大众、理论提升的原则,哈商大经济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金明华教授以市场营销中职教师国培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加入大量理实结合、营销前沿类课程,如人际沟通学、市场营销战略及市场营销前沿、专业教学法——案例教学、广告理论与实务、消费行为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精品课程建设、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沙盘软件实习训练、讲课姿态与发声等。  为期一个月的理论教学安排充实(每周均安排六天课时),课程开设前后衔接紧凑,在理论教学部分适时嵌入企业观摩与企业人讲座,做到了营销理论教学与成功企业家传授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科学的课程设置
  整个国培12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以知识理论教学即市场营销理论教学与技能实操考核即营销策划为培训重点,并在知识理论与技能实操之间巧妙地以教学研讨为过渡环节,安排了说课、论文、试讲,只是在企业实践领域,暴露了现代职教的通病。
  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效果并不好,形式重于实质的现象很普遍,这既反映了培训基地企业实践的薄弱,也体现了对国培教师企业实践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三、专业的师资队伍
  为期三个月的国培,在师资配备上,体现了基地的高度重视,理论教学教师至少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企业实践负责人至少要求部门经理以上的职业人。其中,讲授市场营销战略及市场营销前沿的韩枫教授(哈商大第一代市场营销学科带头人)、讲授人际沟通学的张心萌副教授(被誉为现代公关界培训十朵金花之一)、讲授数学的隋如彬教授(跨学科名师、商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之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或专业性强,或社会经验丰富,或课堂组织生动有趣,得到了我们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
  至善  
  一、奇妙的商大情结
  从哈商大南校区到哈商大北校区,从冬天的哈商大到春天的哈商大再到夏天的哈商大,一路走来,是回忆更是经历。  我有幸参观了哈尔滨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火炬馆、哈尔滨商业大学货币陈列馆、哈商大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值得注意的是,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在商经专业实训基地配置和实训场地调度、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设计、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配备、电子商务室建设、托运订舱报关装运室建设、国际商务厅建设、企业管理厅建设、商业银行厅建设、证券期货厅建设、会计沙盘厅建设等方面很值得我学习。我想,这些对于我校今后商经工厂的建设和完善无疑是个很好的借鉴。
  二、温馨的师生情谊
  三个月的学习,让我结识了许多令人尊敬的哈商大教师。  年届古稀依然时尚的《讲课姿态与发声》课高慧敏讲解员,有着丰富康师傅企业实战经验的《促销管理》课徐惠坚副教授,诙谐幽默、个性十足的《广告原理与实务》课的田伟明副教授,讲课夸张但教学效果很好的隋如彬教授,全国高校营销策划大赛组织者《渠道管理》课袁慎祥副教授,授课紧扣哈尔滨特产案例的《推销实务》课尚慧丽副教授,授课条理很清晰逻辑推理能力很强的《消费行为学》易加斌副教授等10余位老师的授课让我难以忘怀。
  三、浓浓的同学友谊
  全国各地的中职教师汇集哈商大,一起交换教学理念、探讨教学设计、分享教学资源,在共同进步的同时,培养了浓浓的同学情谊。国培有终点,而大家的合作只有起点。我想,在今后的岁月中,同学彼此传递教学正能量,这层关系将是我教师生涯中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修德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训基地还不忘给予我们师德师风的教育。赵春雨老师的“师德与责任的统一”让我明白双语教学的魅力;周游老师的“教师职业倦怠”给了我启迪与动力;夏老师的“谈后进学生教学策略”让我懂得班主任工作应平等面对每一位学生,应给每一位学生同样的关爱;方经理的“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给我洗了次脑,让我认知到不同产业结构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及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职教。
   允能
  如果说理论教学与专业研讨是“求真”的话,那么企业实践便是锻炼我专业能力最好的平台。在为期大半个月(3周)的企业锻炼过程中,我实现了“模拟情景与真实情境的转换”、“模拟角色与真实角色的转换”;学会了“课堂要与市场对接”、“培训要与企业对接”;意识到现代国培是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实践的平台,更是竞争的平台、展示的平台、提升的平台。
  通过国培,我得到了“能”的提高,并量化为一张张荣誉证书。教学能力的提升——国培基地说课比赛贰等奖;技术能力的提升——企业实习营销策划一等奖;学术能力的提升——科研论文综合评比一等奖;综合素养的提升——学访多家企业,开阔自身视野。最终完成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90天的国培生活转瞬即逝;三个月的时间是漫长的,国培的核心已植入我的教学理念,于我今后的教师生涯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