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园时评 >> 正文
一所高职校的文化追求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王亮伟 张俊平 | 日期:2013年5月31日 | 浏览10419 次]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源点何在?
  我校是以刘国钧的名字命名的。说起我校学校文化的源点,不能不提及刘国钧先生和他所创立的大成企业文化。
  刘国钧先生是从常州走出去的著名爱国实业家、近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先驱。他出生在19世纪中下叶,年幼时家境窘迫,所处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最黑暗、最艰难的时候,经过半个世纪的自强不息奋斗,他从贫儿到巨富,从学徒到企业家,从经商到从政等等,其发家和成长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更让世人迷惑不解,人们总是要问:是什么造就了刘国钧?实际上,是刘国钧的人格精神和大成企业文化造就了刘国钧本身。
  从历史角度看,刘国钧作为历史人物离我们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但是他的精神和其创立的大成企业文化,对现代人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有许多地方值得职业学校借鉴和传承。例如:
  学校要培养爱国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主题,但从何处入手呢?刘国钧告诉你,他的爱国情怀是从算一笔洋布账开始的,当年进口一匹洋布中国要多损失一匹布,于是刘国钧萌发要发展中国民族纺织业的雄心壮志,在抗战时期他提出“土纱救国计划书”,当时大成企业商标是“东征牌(意为征伐东洋人)”和“蝶球牌(谐音意为无敌于天下)”。从刘国钧的身上,我们分明感悟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应从具体的、身边的、细微处入手,才能培养出崇高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国钧的童年、少年时代,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他曾描述过当年的生活是“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正因艰难困苦,磨砺了刘国钧,日后形成了他的家训: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他从15岁出门闯天下,最终成就了事业。这不正是我们职业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么。
  刘国钧自小聪慧,做事善动脑筋,尤其在经商理财方面潜心研究,胜人一筹。他创办的第一家京货店取名“和丰”,第二家取名“同丰”,实际上取意于一副对联:和以为贵,同而不流。“和而不同”是刘国钧先生的处世之道,更是其经营之道。这恰恰是我们职业学校要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刘国钧的人才观很独特,他说:单会技术是三等人才,单会管理是二等人才,又会管理又会技术才是一等人才。刘国钧从他从业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人才要义”,确实值得我们职业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加以借鉴的。
  当然,我们还能从刘国钧的许多故事中发现更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如他的“第一桶金”、第一次“跨洋留学”、第一批“土纱布”面世、第一次质量问题、第一次境外归来、第一次面对“公私合营”、第一次回乡“省亲”和第一次当副省长等等。刘国钧真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为此,我们就将刘国钧一身汇聚的优秀精神、大成企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编印刘国钧书籍、纪念馆、雕塑景观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移植过来,融入和渗透在现在学校文化血液中,形成了学校固有的文化渊源,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得到的传承和彰显。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是什么?
  我理解的学校文化特征,是文化要有“张力”,而“张力”是文化内涵的外显而不是人为的“外加”,是能让人充分体味或感悟而不是强行让人接受“说教”,是具有想象延伸的发散空间而不是回答单一问题或限制人的思维能力等。这个文化特征,就是我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最大特色。
  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文化,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说实在话,许多学校不缺所谓的文化,缺的是学校文化里没有属于学校自身的教育“话语”,没有属于学校独特的东西,没有让人充分想象的空间:要么是“抄袭”的,要么是“舶来品”,还有是“直白式”的标语口号,并没有学校历史发展的积淀和现实的价值意义,更没有师生的认同感。长期以来,似乎有一种偏见,标语口号极易被理解为是学校文化,而且年年制造甚至随着领导更替“朝令夕改”。其实让师生习惯“制造口号”的环境,只能是让形式主义泛滥、弄虚作假“乘虚而入”,这对学校特别是对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口号或类似口号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更是没有文化“张力”的。
  怎样使得学校文化具有“张力”呢?我们在新校区建设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校训,好多学校习惯“引经据典”,生搬硬套,晦涩难解,而我校却简要明了,“为增长智慧增强技能走进来,为报效祖国服务人类走出去”,将走进学校和走向社会的主要目的意义说清楚了,重点突出,易记易理解。再如校门口设置三块普通黄石,周围铺设的是草坪,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如你眯上眼睛去感受,突然会觉得三块黄石像似高耸入云的山峰,又像矗立在波涛汹涌中的礁石,此时会给这三块黄石赋予“豁达、坚韧和争先”的人格,由此,设计者将三块石头摆成“品”字形,称之为“三品石”,并赋予“人品”“作品”和“产品”的职业内涵。这景观,给大家在观赏时会促使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人生的价值。还有学校设计的历史步道,当人们沿着步道浏览学校“历史沿革”时,到了最后让人见到的却是一块空白的步道,这很耐人寻味,其实它留给后人的是一张“未来的白纸”,启发人们继续前进,去抒写更辉煌的学校历史。新校区建设,很恰当地与自然、与文化和与历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时时处处体现了文化的“张力”,也更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生生不息。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落点在何方?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相伴相生,其落脚点必然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虚而论,理念是理想和愿景;由实而言,理念根植于学校的历史和现实;追根寻源,理念来自于学校的文化及其影响力。因为是文化的,所以是纯粹的,超越表面的现象和具体的情境,而源远流长;因为是文化的影响力,所以是具体而微的,关联学校的人和事,落实于经验和生活,有传承也有变革。
  我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中是独树一帜,它汲取企业文化的营养,体现学校教育的本质,焕发出动人的魅力和华彩。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既有理想的成分,也有实际的体现;既有超越的目标和精神,也有经验的内涵和形式,其最核心的精神是:“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
  “为学生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积累掌握知识的方法,增长个人成长的智慧,增强立足社会的技能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其中把学生“积累知识和练就技能”称作给予学生“一般价值”,把学生“非专业能力素养”称作给予学生“增加值”,把学生“个人创新和创业的智慧”称作给予学生“附加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主要体现在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张扬教师个性特色,提升教师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当教师感到幸福、获得快乐时,他才能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以教师发展为本时,他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为社会创造效益”主要体现在扩大学校办学品牌的信誉度和影响力,通过提供人才和产教结合、产学研成果为经济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基于学生和教师,着眼于社会发展,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