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园时评 >> 正文
校园时评:课堂提问设计——教学改革落实到位的关键一环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督导室 吴文龙 | 日期:2013年5月22日 | 浏览9877 次]

 

  教学改革,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几乎看不到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对话、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师生互动式的活动。但就近阶段的督导听课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效果相差甚大,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能否真正落实到位而非“虚假繁荣”“表面上的热闹”。
  由问题设计而引起效果不太好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似乎是为了避免“一讲到底”,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提的。
  (2)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不上,无法跟上教师教学的思路。
  (3)问题太大,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回答。
  (4)问题太多,学生忙于回答问题,缺少时间进行有深度的思维活动。
  (5)问题的相关性不大,或问题的跳跃性太大,对学生的思考不是起推动的作用,反而是一种干扰。
  (6)问题的形式单一,往往一节课的问题都是问答式。
  一、问题设计的类型
  教学中的问题,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有复习的问题、导入新课的问题、新授课的问题、小结的问题和巩固练习的问题。每一环节问题的设计是不尽相同的,这里主要谈谈新授课环节的问题设计。
  二、新授课环节的问题设计的注意点
  新授课环节的问题,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其作用:一是能激起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二是能引导学习;三是释疑解难;四是改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适切性、情境性、阶梯性、层次性、多样性等特征。
  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或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这种困惑往往产生在新知识的形成、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之中。
  启发性,即所呈现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的作用。对学习的引导,往往可从比喻、类比、比较、启示、借鉴等方法入手。
  适切性,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当前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学习基础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且能使大多数学生在教学中都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
  阶梯性,是指当新旧知识、技能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时,应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呈阶梯式地展开,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层次性,是指一节课所有的问题,难易程度不能只在同一水平上,应该有较容易、中等、较难的层次。这是因为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学习水平:了解、理解、掌握(或应用),对应这三个学习目标, 问题可分为记忆型的、理解型的和应用型的。这三种类型的问题,其难易度不会在同一层面上。而且,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其难易度也不一样。
  多样性,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一节课的问题应呈现出多种形式,如简答式、填空式、判断式、选择式、分析式等。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一节课只采用一种形式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学习上的疲倦;从达成教学目标上看,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应配有不同形式的问题方能实现。多样性的第二层含义是指问题所对应的学习方式应是多样性的。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学式;学生通过听讲才能解决的问题,其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生通过探讨才能解决的问题,其学习方式是探索式。
  从单个问题的设计看,它可能只具有以上一二个或三四个特征。就一节课问题的总体而言,应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上多个特征。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会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