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优异,智商(IQ)不可谓不高,但他们一跨出校门,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有的是一生碌碌无为,甚至职业难保、家庭离散,连“成家立业”的起码要求都做不到。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戈曼在他的著作《EQ》中指出,这是因为我们平常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孩子情感的关注,从而往往忽视去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做人。
动画艺术系的蒋剑萍老师针对目前的社会问题,面向在校的学生,做了一个关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讲座。
所谓“EQ”是相对于“IQ”(智商)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译为“情商”或“情绪商数”。 智商(IQ)反映人的智慧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情商包括了人际关系、团体精神、自觉心、同理心、激情。虽然情绪商数也导源于先天秉赋,但后天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它进行改造。
讲座上,蒋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关于情商的测试,同学们显得十分活跃。情商是可以培养的,但是绝不是靠读书、考试的学习,而是经过自我的评估、自己定的目标、有恒心的往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