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 正文
22周年校庆系列文章:迟来的报道——记新校区建设时的那些人与事
[来源:本站 | 作者(文/图):后勤保障处 樊广山 | 日期:2011年11月24日 | 浏览10960 次]

  三年前,有谁相信,在戚区这片坑坑洼洼的荒野上,一座“现代职教、生态校园、人文情怀”的现代学校会傲然矗立。那时,真是连影子也没得。只有富民路旁,孤零零耸立着一幅刘高职新校区的规划鸟瞰图,吸引着来来往往行人的眼球。
  三年后的今天,它已然象一颗明珠,屹立在常州的东大门,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教育部、省、市领导们来过,各界人士来过,国内外同行来过,普通民众来过,人们不仅感叹:“奇迹真的发生了……”可又有几人了解,这奇迹背后的故事?
  王亮伟校长在文章《一个新校园彰显的文化创意》中写道:“如果把自然、文化和历史的融合称为新校区灵魂,那创造灵魂的来自学校的、社会的和政府的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精心设计,精益求精;他们冒酷暑、战严寒,清点着一砖一石,护养着一草一木;他们放弃假日,每天10多小时的鏖战,承受着无数的重负和孤寂……”
  是啊,人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在校庆22周年之际,谨以此篇《迟来的报道》,记录身边建设者们的风采。
   镜头之一
  为了新校区的建设,多少个夜晚,校长室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灭,他们为新校区描绘规划蓝图;多少个白天,尘土飞扬的工地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我们的王亮伟校长平时谈吐儒雅、文质彬彬,一到工地上,可就“随乡入俗啦”,雨天,头顶一只草帽,卷起裤腿,穿着自己准备的“睛雨”皮鞋一步一滑地走在坭泞的工地上,他还不忘叮嘱别人注意脚下,小心滑倒;晴天,头戴一顶安全帽,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出现。平时我们看到王校长待人接物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可为了新校区,他是动了真情,在很多场景下,不仅动容,甚至动“怒”,他多次说:“新校区的事,随喊随到”。新校区的建设凝聚着以王亮伟校长为代表的一班领导集体的睿知和深情。也正是有这班干实事的领导,刘高职才能阔步向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期待……”让我们发自肺腑道一声:“校长们,辛苦啦!”
   镜头之二
  工地上,有一位白发老人,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思维敏捷,他就是己退休返聘的潘仲华副校长,作为老校区的建设者,科教城建设留下他的足迹,凭着他多年搞基建的丰富经验,这次刘高职新校区建设又把他请回,他义无反顾重返一线,用他的话说:“我是老刘高职人,当年老校的辉煌我们亲历,再建新校一定更辉煌!”他就象建筑工地的“老黄忠”,起早贪黑,过五关、斩六将。设计单位称潘校长是专家,施工单位说潘校长太内行,只要有他在工地,施工技术难题迎刃而解,造价降低了速度加快了。他被我们誉为“建筑专家”。
  镜头之三
  筹建办座落在尘土飞扬的建设工地旁,那简陋的房屋,冬天不能抗寒风、夏天不能抵炎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筹建办主任钱荣明带领筹建办一班人谱写着一篇又一篇新章,演绎一段又一段故事;凡是搞过家庭装璜的人都深有感受,区区百来平方米的装修(这里说的仅仅是装修!)要花费多少精力啊,忙得业主焦头烂耳,担心这,顾虑那,一天不竣工,是吃饭不香,睡觉不踏实。由此及彼,新校区占地将近四百亩、十几万平方米的建筑、功能是五花八门、投资将近5个亿,这么大的摊子落到身上,其负荷之重可想而知,而钱主任硬是挑起了这副担子,他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智慧,与筹建办同事一起转战在新校区的每个角落,周旋于承建商、供货商等方方面面,斗智斗勇。他们不是演员,却要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工程的顺利、为了工程的质量,他们不惜跑断腿、磨破嘴、一会儿要义正词严、一会儿要委曲求全,累坏了身体仍撑着!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我多想将歌词改为:“我知道你是谁,我却不知道你为谁!”唯有这样,才能表达一份敬意。
  镜头之四
  贺忠平主任体育专业副教授,在教学岗位上,也许他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当组织上调他到筹建办工作,他欣然前往,这对他来说可是个陌生的岗位,他的口头禅是:“不会就学,边干边学”,正因为他刻苦钻研,很快就进入角色,远处测量标高的两个“工程师”中,你不留意,竟然看不出啊,一个是贺教授,他被我们称为“土建专家”。别看他略瘦的身材,在工地上,没有建筑工头敢小视他,他那嘶哑的声音,虽然不怎么动听,在工地上却一板一眼,落地有声,为维护学校的利益,他是弹尽力竭,将个人的事置之度外,他既要宏观协调,又要严格规范土建中的种种事项,严把材料关,严把质量关,那嘶哑的声音现在听来就是动人的音律。
   镜头之五
  水电科的第一任科长孙华,别看他个头不高,在水电专业方面却有高人之处。新校区用电、用气、弱电、地上水、地下水、洁水、污水该怎样布线、怎样排管他都要了如指掌,既要考虑安全可行,又要环保节能,没有聪慧的头脑和专一的业务知识,如何能胜任?!别看他年富力强,竟多次累得抬不起双脚,路也走不动!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办公室、教室,夏天吹着微微的凉风,冬天迎面扑来的暖气的时候,可别忘了那个头不高的“孙科”以及在水电方面勤奋工作的人啊!
  镜头之六
  李世俊老师不仅是课堂上的美术大师,更是美化校园的设计师之一,为了校园的一景一点,他步步精心,绘声绘色,美丽的校园,李世俊老师的付出功不可没。蒋谨珍老师是等建工地不多见的女性之一。不知有多少人在她窗前走过,那可不是为了一睹她的容貌,而是为了查看图纸资料,为了工程结算,忙得她腰酸背疼、头昏脑胀,大家可能不知道,蒋老师是即将退休的人了。为了筹建的后续工作,学校调徐国忠老师到筹建办工作,徐老师思维敏捷、思路清楚,他到工地不久,人称“徐总管”,主要负责资产、资料、图纸、工程付款手续,最忙的时候,审定单、决算单等材料象雪花一样飞来,人脑要当电脑用,一双手要当两双手用。可徐老师干起来胜似闲庭信步,令人刮目相看。司机熊凌云是继前任司机离开筹建办后从外单位调到筹建办的,他是筹建办的“腿”,“熊”不停“蹄”,一会儿跑内勤、一会儿跑外勤,还要跑手续、跑部门、跑市场、跑行情,接到任务,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随时都要出发,每次他都能出色完成任务。他驾驶技术高超,工作认真,不急不躁,安全行驶。最多一天要驾车行驶上千公里,筹建办人都称他“大熊”,正是这只“大熊”,新校区建设速度加快了。在新校区建设中,还有一位建设者,他们虽然不用“戴草帽、卷裤腿”,但为了新校区建设资金保障到位,她让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行长们与学校都很“熟”了,尽管资金面临得多困难,但在她的努力下,新校区建设的专项资金源源不断,她就是我们的财神爷、财务处的戚燕处长。
  镜头之七
  筹建办有一间小小的简易房,里面摆放着两张圆桌和一些方凳,那就是筹建办工作人员和监理用餐的地方,也是本人的工作场所。在一般人看来,工作这么劳累,伙食标准一定挺高的,这里我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几年中,伙食的费用按人头算,每人中餐费刚5元多一点。即使这样,用餐的人没有一句怨言,这几年中,难得看到他们准时吃过一顿,饭菜是冷了再热,热了又冷,有些人刚端起饭碗,电话铃一响,搁下饭碗又奔波了。即使吃饭的时候,也是他们开碰头会的时候,讨论工作,饭桌上,当响起朗朗笑声的时候,那一定是某工程进展顺畅;饭桌上,当争得面红耳赤,那一定是某部位遇到难题,身为厨师的我常常被感动,他们为新校区添砖加瓦,我应该为他们“加油”,要把菜洗得干干净净、把饭烧得香喷喷,把菜的味道调得“OK”,让他们吃饱饭,更有精力搞建设!待到春风吹遍校园的时候,我会唱起《十五的月亮》。
  我没有文采,写不完建设者的风采。还有很多的人和事都十分感人,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三品石见证着建设者的人品;
  历史步道印着建设者的足迹;
  报告厅见证着建设者的声音;
  心理室倾听着建设者的心声;
  校史室陈列着建设者的展品;
  ……
  美丽的校园一步一步走向辉煌,是建设者们最大的欣慰!
  在此祝全体参与新校区建设的人们也和新校区一样,好运连连,前途无量!







  这张照片,正是王亮伟校长在《一个新校园彰显的文化创意》一文中提到的当时筹建办同志的一张合影照。背景是筹建办的旧房子。(丁锦华 摄)


 


 


 


 


 


 


 



版权所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州经济开发区富民路296号 邮箱:lgjoff@163.com 邮编:213025 电话:0519-68785200 苏ICP备10006407号